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怕輸在起跑點? 兒盟調查:近8成台灣家長陷育兒焦慮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9月04日03: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高昂的教育支出讓家長承擔經濟壓力,更加劇家長的育兒焦慮。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隨著開學來臨,台灣家長又即將進入新學年度的「教育軍備賽」?兒福聯盟對全台1090位育有12歲以下孩子的家長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並發布《2025年台灣家長育兒焦慮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激烈的教育競爭讓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沉重的經濟負擔壓迫育兒日常生活,而社會普遍對「完美父母」的高標準,更令家長壓力倍增。

兒盟提醒,過度的育兒焦慮,讓部分家長愈來愈難以體會生兒育女帶來的幸福感,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焦慮情緒可能影響到孩子,讓他們過早承受成人世界的壓力。

從孩子出生就開始教育焦慮 65%孩童送去補習和上安親班

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的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落後,66.2%因孩子表現不如預期而憂慮,也有許多家長因資訊不足或比較心態而不安。

這些焦慮也進一步反映在孩子的學習和課外安排上,數據顯示,65%的孩子參與補習或才藝課程,其中19.8%晚上八點後才下課,回家後仍需複習功課,睡眠時間被嚴重壓縮。在才藝學習方面,55.8%的兒童有上才藝課,其中46.2%學習一項才藝、35.7%學兩項才藝,18.1%的孩子甚至同時學習三項以上的才藝。

進一步分析發現,滿分28分的教育焦慮量表,育有0至6歲孩子的家長平均得分為17.82分,7至12歲為17.84分、屬於中偏高程度,顯示焦慮情緒從孩子出生便已出現。

經濟、教育雙重焦慮 補習才藝花費導致家長焦慮程度增加

近年物價持續上漲,日常開銷之外,教育支出更是家長經濟負擔的重要來源。兒盟調查發現,近六成的家庭每月投入數千元至上萬元於子女補習或才藝課程(58.8%)。若家中育有兩位以上孩子,費用更以倍數增加,讓許多家庭倍感吃力。

高昂的教育支出讓家長承擔經濟壓力,更加劇家長的育兒焦慮。

此外,調查更發現,每月在補習或才藝花費一萬元以上的家長,其教育焦慮平均分數顯著高於花費較少的家長。反映了經濟壓力與教育競爭的相互影響,讓家長在追求孩子未來成就的同時,形成其經濟與心理的雙重困境。

三大壓力讓家長好焦慮 如何怎樣養成快樂的孩子成家長關心議題

儘管高達96.1%的家長表示「喜歡與孩子共度時光」,但仍有三成家長坦言「若能重新選擇,我不會想生小孩」(31.9%),這份後悔情緒背後,反映的是沉重且長期的焦慮負荷。

與不後悔的家長相比,後悔者在三大焦慮指標上皆明顯偏高:

  • 教育焦慮平均18.9分(對比17.3分)
  • 經濟焦慮7.4分(對比6.5分)
  • 社會期待焦慮11.5分(對比10.2分)

緩解育兒壓力的惡性循環 兒盟提三項行動建議

教育競爭、經濟負擔與社會期待的多重壓力下,台灣家長的育兒焦慮正陷入惡性循環。如何打破此一循環,同時預防和減緩這些焦慮?新學期新計畫,兒盟提出以下行動建議:

  • 家長檢視焦慮,學習放鬆紓壓:家長可透過焦慮自評量表了解自身壓力狀態,若焦慮過高,建議每天留20分鐘給自己放鬆,暫時放下孩子及壓力源。同時,試著以長遠視角看待孩子成長,例如問自己:「十年後,我還會在意孩子這次考試成績嗎?」換位思考也有助於緩解家長短期焦慮,重拾內在平衡。
  • 參考國外教育制度,減緩競爭壓力: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可參考國外做法,如美國的小學低年級,常見以課堂報告與老師觀察取代全校性期考。若無法取消考試,則建議校方不公布學生個別成績,僅將測驗作為補救教學的參考。這樣的評量方式能降低競爭壓力,讓孩子專注於學習歷程與個人發展,而非單純依賴分數來衡量學習表現。
  • 延伸育兒支持政策至國小學齡,減輕育兒家庭負擔:調查發現,隨著育兒成本攀升,養育7至12歲孩子的經濟壓力不亞於學齡前幼兒,但我國現行育兒政策多聚焦幼兒福利。

【延伸閱讀】

小孩放暑假反而長不高?美研究4點分析 家長「這樣做」抓住成長黃金期

家長注意!孩子夜間滑手機 恐釀睡眠障礙、網路霸凌危機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