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千封履歷只選 24 人!星展如何用 AI 釋放人資 8 成工時、招募精準度提升 3 成?
「每天忙於柴米油鹽的時候,我們沒有心力去想未來組織應該長什麼樣子。」星展銀行(台灣)人力資源處處長朱麗文表示,儲備幹部(MA)計畫是銀行重要的徵才管道,每年會收到超過千封的履歷,讓人資在兼顧其他職缺上較為吃力。
2020 年,台灣星展導入 AI 招募系統 JIM(Jobs Intelligence Maestro),提升人才招募效率,不只節省人資部門 80% 的篩選工時,也讓招募精準度提升 3 成。以往人資要篩出 4 名人選,才能找到一名符合職缺條件且能夠拿到錄取通知的人,現在每 3 名人選中,就有一人合格。
AI 招募系統節省 8 成工時,讓人資投入更具價值的 3 件事
成功透過 JIM 篩選儲備幹部後,台灣星展也將其應用在投遞履歷眾多、時常開缺的理專招募。如今,他們將省下來的時間,投入在更有價值的 3 件事。第一個是解決某些職缺少但重要的問題,例如中高階主管,人資可以有時間主動挖掘合適的人選,更快補足這些重要性更高的人力。
第二個則是確認應徵者是否與職位契合,朱麗文表示,招募團隊會遇到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如果對方不清楚職務內容就投遞,容易不符合部門主管的用人需求,也可能因為不了解工作而迅速離職。
所以他們會更常與求職者溝通,讓對方了解職務內容,協助釐清這是否真的是他想做的工作、如何為這份工作做好準備,而不是抱持「來試試看」的心態。
第三個是幫助公司打造未來所需的關鍵能力與組織樣態,協助員工提升技能。舉例來說,建置平台讓員工進修,目前平台上有超過一萬門線上課程。他們近期也推出像是聊天機器人的 iCoach,幫助員工釐清自身職涯。透過 iCoach,職員可以與領導大師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對話,成為他們的個人顧問,即時獲得建議。
告訴 AI 哪種人才適合自己,招募精準度提升 3 成
能做到這些事情,是因為 AI 招募系統 JIM 分散掉了篩選履歷的工作。朱麗文表示,他們提供過往的履歷,讓 JIM 知道什麼樣的人才符合台灣星展的需求。等它完成分析後,告訴它這名人選當初是否獲聘,以及錄取或未錄取的原因。
此外,人資每半年至一年固定檢驗 JIM 的運作是否出現偏差,他們會調閱歷史紀錄與正在篩選的履歷,了解它的判斷邏輯,並透過系統設定的按讚、倒讚(表示不認同)校正模型,確保篩選結果符合需求。
目前,JIM 會檢視應徵者投遞的履歷,分析他們與過去被錄取的人選有哪些相似之處,它也會跟求職者對話,了解他們是否符合職缺要求。
若應徵者投遞的組別跟 IT 有關,JIM 也會自動引導求職者進行測驗。最後,它會綜合履歷分析和測驗結果,給出評分並排序、製作成一份名單,交由人資決定要先面試誰。
比起過去靠人力,從海量履歷中選出面試者,招募團隊能更快速地鎖定前 15% 最符合資格的潛力人選進行面談,也因此讓招募精準度提升 3 成。
核稿編輯:林庭安
延伸閱讀
導入 AI 但員工很少用?企業可能忽略了 2 件事
AI 代勞寫履歷愈來愈常見!如何揪出求職者的經歷是否「膨風」?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