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登革熱境外移入破百例!疾管署:「這個」是重要風險來源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9月04日05: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目前正值國內登革熱流行季節。近期氣候特徵為高溫悶熱,以及午後雷陣雨頻繁,這些環境條件有利於病媒蚊孳生與病毒傳播。民眾應加強清除積水容器,尤其在降雨後更需留心檢查。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疾管署在2日公布,上週(8/26至9/1)國內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6例與高雄市鼓山區群聚案相關,另2例居住於高雄市三民區,其中一名患者確診為登革熱第二型;同住的家人也在8月31日確診。由於兩人近期並無國外旅遊史,也未在鼓山區活動,感染來源仍待釐清。

針對確診個案,地方衛生單位已展開相關防治工作,包括住家及工作地周邊環境的孳生源查核與消除。疾管署表示,此舉旨在降低病媒蚊密度,阻斷後續傳播鏈。由於登革熱的主要傳染途徑為病媒蚊叮咬,快速進行孳生源清理,對於防堵疫情擴散極為重要。

境外移入病例增多 國際旅遊為重要風險來源

疾管署指出,截至今年9月1日,國內累計12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都居住於高雄市,未見重症與死亡案例。境外移入的部分,今年累計155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

移入病例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其中以印尼53例最多,其次為越南35例,菲律賓與泰國各18例。這顯示,國際旅遊仍為登革熱輸入的重要風險來源。

全球登革熱疫情升溫 疫情持續嚴峻

全球今年累計登革熱病例已逾394萬例,疾管署提到,巴西、哥倫比亞及墨西哥病例數均居高不下,顯示疫情持續嚴峻。亞洲地區則以越南、泰國、孟加拉、菲律賓、寮國、印度及中國疫情上升最為明顯,馬來西亞疫情持續中,斯里蘭卡病例數也高於去年同期。

高溫多雨利蚊蟲生長 台灣進入登革熱高風險季節

疾管署指出,目前正值國內登革熱流行季節。近期氣候特徵為高溫悶熱,以及午後雷陣雨頻繁,這些環境條件有利於病媒蚊孳生與病毒傳播。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加強住家內外環境整頓,確實清除積水容器,尤其在降雨後更需留心檢查,以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

為減少被病媒蚊叮咬的風險,疾管署建議,外出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藥劑。常見有效成分包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及伊默克(IR-3535)。這些防蚊藥劑已獲科學證實,能有效降低病媒蚊叮咬率,適合在戶外活動時使用。

疑似症狀出現需及早就醫 並通報活動史

登革熱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與關節疼痛,以及皮疹。疾管署表示,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及活動史,以利及早診斷與通報。登革熱雖多數為輕症,但若延誤治療,可能演變為登革出血熱或重症登革熱,增加治療風險。

正值開學期 防止校園群聚傳染

值此開學期間,疾管署特別呼籲,師生都需注意校園環境整潔,應即刻清除校園內可能積水的容器,以免成為病媒蚊孳生地。同時,社區居民也應配合環境整頓,透過「巡、倒、清、刷」等方法,清除孳生源,形成社區共同防護網,降低疫情蔓延風險。

全民需具有警戒意識 嚴格防護降低疫情風險

疾管署指出,登革熱防治需仰賴全民合作,從政府部門到民眾日常習慣,都需嚴格執行孳生源管理與個人防護。國際疫情持續升溫,境外移入風險高,國內也已出現群聚案例,防疫絕不可掉以輕心。持續注意疑似症狀,才能有效控制登革熱疫情,守護公共健康。

【延伸閱讀】

今年首起本土登革熱群聚現蹤高雄 疾管署籲:雨後落實防蚊

大雨積水恐釀疫情! 「這樣做」防鉤端螺旋體、類鼻疽與登革熱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