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優秀主管不會有的 10 個心態!這樣帶人,部屬才會愈做愈好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7月22日04:38 • 發布於 07月22日01:00 • 陳清稱

什麼樣的企業可以創立 47 年從不開會、沒有報告,一切事務都讓員工自己決定,業績卻年年成長?

被譽為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齊名、以製造電設資材起家的未來工業創辦人山田昭男,靠著「放手不管」的哲學,創造平均每年獲利 16.5 億日圓(約合新台幣 5 億元)的績效,是同業的兩倍。

山田昭男在《主管「不管」,員工才會變聰明》書中強調, 這套「不管」的交辦祕訣,就在於不限制部屬的做事方式與思考,放心將權限與責任交給部屬,但主管要與現場員工保持聯繫、隨時溝通。

過度放任或干涉,會造成「三輸」局面

《這是你的船》作者麥可.艾伯拉蕭夫(Michael Abrashoff)引述蓋洛普(Gallup)調查指出,65% 的離職員工其實不是想離開公司,而是想離開上司,原因是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常未受主管的尊重,缺乏參與感。

艾伯拉蕭夫以自身經驗說明缺乏交辦技巧的主管,為組織所造成的傷害。當時身為副艦長的他要求士兵在隔天早上 8 點前完成打掃工作,未料其中一位士兵徹夜打掃,在站崗時竟不慎睡著,危害全體官兵安危。

追根究柢,原因就在於自己交辦工作時,未考慮部屬的工作負荷量。

既然放手交辦如此重要,為何多數主管做不到呢?《交辦的技術》作者小倉廣指出,常見的主管帶人風格可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擔心部屬有一天會超越、壓過自己,因此想方設法阻止部屬成長,造成部屬挫折、組織績效低落。

另一種則是完全放任,造成部屬怠惰、組織績效不彰。不論是過度壓抑或放任,都會造成組織、部屬與主管的傷害,形成三輸局面。

也因此,主管不只需要「願意交辦」,更需要掌握「怎麼交辦」、「交給誰」、「何時該介入或放手」的判斷力與行動策略。「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特別針對新手主管的困境設計,幫助你從心態轉換、交辦回饋、帶人決策到部屬培育,逐步建立清楚的管理思維與工具系統。不只是會交辦任務,更能打造有潛力、肯承擔的團隊。

3 階段 7 要訣,做個能交辦的主管

不過,交辦工作究竟該從何處著手?小倉指出,「主管必須慎選交辦工作的對象、時機和方式。」依據主管交辦工作的過程,可分成 3 階段 7 要訣:

階段 1:交辦前

1.無法交辦的障礙往往是主管自己,因此首先要克服「對部屬沒信心就不敢交辦」的迷思;
2.慎選交辦的工作與人選,依部屬能力成熟度、適合承擔的責任,做出最佳安排。利眾公關董事長嚴曉翠強調,「主管要慎始,在交辦工作前,要將所有因素都考慮清楚。」

階段 2:交辦中

3.主管要說清楚交辦工作的目標與內容,讓部屬自願體會工作的辛苦與價值;
4.既然將工作交給部屬,就必須要求部屬務必達成目標;
5.主管要學會忍耐,不隨便出手干預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小倉指出,主管出手干預的那一瞬間,部屬就失去了自主性,開始放棄思考與責任。因此,主管忍著不出手,是交辦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

階段 3:交辦後

6.交辦工作後,必須定期與部屬面談,溝通工作現況;
7.為了不讓部屬瞎忙,小倉強調,主管應該提供規格化的武器,讓平凡的部屬也能展現非凡的成果。

《上司的條件》作者齋藤隆浩指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差別在於,管理者能掌握部屬的榮譽心與成就感,交辦工作時,給予適才適所的任務,激發部屬潛力,創造組織最大優勢。能做到這一點,才是成功交辦的主管。

延伸閱讀

主管,不用是團隊裡最厲害的那一個!常問部屬2個問題,帶團隊一起變強
面試時間這麼短,怎麼找到對的人?主管該會的4種提問,挑中高潛力人才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人際相關文章

01

2025最新特休規定!勞基法特休天數計算及換錢全攻略

Cheers 快樂工作人
02

29道必考經典面試問題!離職原因、個人經歷完美應答3技巧

Cheers 快樂工作人
03

小心情緒勒索出沒職場!10大跡象辨識是否被情緒勒索

Cheers 快樂工作人
04

身為主管,你有誠實考核過自己嗎?高績效領導者都有做 3 件事

經理人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