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殺人案「轉軌」曝國民參審漏洞?北院裁定「上師」王蕰、女護法延押2月
藝人李威及神秘作家王薀等13人捲入「精舍殺人案」被起訴,台北地院7/4以「審判期日過長」為由裁定不行國民參審,但抗告期直到7/24才屆滿。值得注意的是,北院已裁定本案轉軌「一般法庭」,由於王蕰及3大女護法羈押期將屆滿,但國民法庭在「空窗期」是否有權做強制處分,恐成制度漏洞。不過,北院強制處分庭已在上周緊急裁定4人延押禁見2月,化解可能的程序危機。
檢方今年3月偵結「精舍殺人案」,認定暢銷書作家、「上師」王薀(本名王江鎮)不滿信眾蔡女少算離婚財產分配,命3大女護法幹子昀、梁碧茵及游秀鈴等人舉辦「批鬥大會」(研討)體罰蔡女,眾人在去年7/23晚間再度召開研討後,蔡女不堪體罰活活被虐死,女住持吳慧珠等3名信眾則手推車運屍,王薀找來得意門徒李威召開串證大會掩飾犯行。
檢方將王蕰等13人依傷害致死等罪起訴,全案進入國民參審程序,而王蕰及3名女護法幹子昀、梁碧茵及游秀鈴迄今在押。
王蕰等被告則委託律師聲請不行國民參審,合議庭召開檢辯協商會議後,認為光是詰問證人就可能耗掉14490分鐘(241.5小時),光勘驗錄影檔案和交互詰問階段至少需要35天,要完成全部的審理、評議程序至少花費50到60個工作天,預估至少耗時3個月,因此裁定不行國民參審,轉軌回一般法院。
不過,北院7/4裁定不行國民參審之後,卻面臨更艱難的問題,就是轉軌的抗告屆滿日為7/24,而王蕰等4人的羈押期又將於8/5屆滿。法界人士指出,如果負責強制處分的國民法庭,在7/24抗告屆滿後的「空窗期」做出羈押裁定,恐被律師挑剔「程序瑕疵」。
北院強制處分庭上周一(7/21)、二(7/22),趕在抗告屆滿前召開延押庭,並連兩天提訊3名女護法及王蕰到庭陳述意見,據悉就是為了避免上述風險。有意思的是,精研《國民法官法》的律師團,有人曾當庭主張這項程序問題,直指法官開庭程序不合法,並強調如果7/24以後才裁定,不排除提抗告挑戰《國民法官法》。
不過,負責強制處分的受命法官開庭後,合議庭趕在抗告期滿前完成評議並裁定王蕰等4人延押禁見兩個月,免除一場危機。由於《國民法官法》並未規定羈押程序,爾後該如何防堵可能衍生的漏洞,將考驗司法院的修法智慧。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