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課綱運動10週年 學者: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1日電)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陳進金今天在「反課綱運動10週年」論壇指出,108課綱被批評「去中國化」,但其實是「去中國中心化」,打破以往以中原王朝傳遞為主的史觀。
民國103年時,教育部推動課綱微調(以下稱微調課綱),因觸及敏感的史觀議題,引發青年不滿,104年爆發一連串抗爭。政黨輪替後,微調課綱遭廢除,教育部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納入學生代表,並完成108課綱(現行課綱)的審議。
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陳進金今天在論壇中指出,反課綱運動是反對當時政府違反程序修訂的「微調課綱」。「微調課綱」試圖將台灣的歷史教育回到「大中國史觀」,因而引起歷史學界、學生的反彈。
而在反課綱運動後的108課綱,也曾被部分人士批評是「去中國化」。曾參與108課綱修訂的陳進金表示,現在的教材還是一堆中國史,「你說有去中國化嗎?我們想要去也去不了。」正確來說應該是「去中國中心化」或「去中原中心化」。
陳進金表示,過去教材以中原王朝傳遞為主,以中國為中心的史觀出現許多問題;舉例來說,談及中日戰爭(指第二次世界大戰),難道教材只呈現中國人英勇抗戰,卻不談台灣人(當時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記憶。
陳進金表示,在中國中心的史觀下,甚至很難談盟軍空襲台灣的事實;歷史課程談中日戰爭,應該著重的是戰爭的殘忍、殘酷和無情,這才應該是歷史教育的核心。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所副教授黃兆年則提到,當年微調課綱的爭議,宏觀來看是「台灣主體」與「大中國」之間的競爭;其實在教育場域,還有許多中國影響力的操作,例如中國在世界各地設置的「孔子學院」,就有塑造意識形態、文化霸權的爭議。
黃兆年表示,中國推動的「港澳台聯招」,讓台灣學生獲得「超國民待遇」;中國學生擠破頭的頂尖學府,台灣學生用學測(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就能申請,標準還不斷下修,從頂標改為前標、甚至是均標。他提醒,中國的許多操作有直接的、有間接的,都值得台灣各界正視。(編輯:吳素柔)1140731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