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終止「4連炸」! 第十次試飛發射成功 未來40分鐘內可達全球任何地方
Newtalk新聞
在接連「四連炸」後,SpaceX 的星艦今 ( 27 ) 第 10 次試飛終於不負眾望——成功發射,完成關鍵任務。
從今日的測試結果來看,助推器的整體表現堪稱完美。相較於助推器,星艦上級飛船承擔的任務同樣複雜多樣。
進入二級飛行階段後,星艦持續上升,並首次成功釋放 8 顆星鏈模擬衛星,整個部署過程大約每分鐘釋放一顆,有序完成全部部署。
本次發射的「星艦」長約 120 米,直徑約 9 米,由兩部分組成,一個長約 70 米的超重型 (Super Heavy) 助推器,以及一個稱為「星艦」的上級飛船。兩部分均由不銹鋼製成,目標是實現快速、完全重複使用。
這一次,超重型助推器將不會回到發射場進行「夾筷子」的操作,而是前往墨西哥灣外海進行受控濺落。與此同時,星艦上級飛船則會繼續飛行,最終在印度洋受控濺落。
這次星艦順利點火升空,搭載的 33 台猛禽引擎運行狀態良好,順利通過了最大動壓階段這一關鍵節點。
具體來說,當星艦(上級飛船)和助推器分離後,助推器要回到地球並嘗試「著陸」。第一步,它需要把自己翻轉過來(控制翻轉),讓引擎面向正確方向,才能點火減速。
翻轉後,助推器會點燃引擎,進行一次反向推力(點火回推)。這相當於踩刹車,讓助推器逐漸脫離原本的上升軌跡,轉而走向預定的下降軌跡。
星艦的最終著陸需要依靠 3 台中央引擎同時點火,但這次測試中將故意關閉其中一台。這種設計更像一次「爆胎測試」:要看高速行駛中的車,是否還能穩穩刹停。最終,它將用僅剩的兩台引擎在海面上方短暫懸停,然後關閉引擎並墜入墨西哥灣。
未來每次由 Starship 搭載發射的 V3 衛星,預計能為星鏈網路增加 60 Tbps 的容量,是目前獵鷹 9 號單次發射所增加容量的 20 倍。
除了衛星部署,本次飛行任務還承擔著另一項重要測試——在太空環境下重新點燃一台猛禽引擎,劃重點,這對未來的軌道機動至關重要,最終也是順利成行。
昨天,親自督戰的馬斯克也出現在了官方直播間,與主持人和星艦工程副總裁 Bill Riley 進行了長達 30 分鐘的對話,並再次重申了他的宏大願景:「從一開始,星艦就和獵鷹或其他火箭不同——我們設計它是為了大規模量產。不是造一艘星艦、飛一次軌道就夠了,而是要持續、快速地做到這一點。我們最終目標是每年建造數千艘星艦,這是為了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所必需的。」
除了火星夢,馬斯克還在不斷兜售地球快遞服務——利用星艦進行地球點對點運輸。
「你可以在 40 分鐘內到達地球上任何地方。從洛杉磯到雪梨不到半小時,從紐約到新加坡半小時,橫跨大西洋只要 10 分鐘。軌道火箭是已知最快的交通工具,速度是商用飛機的 30 倍,而且視野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