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姊看診見衛教海報 查出跛行弟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一名經營小吃店的黃先生去年出現雙側髖關節疼痛與跛行現象,行走困難,工作也受到影響。他的姊姊到醫院看診時,看到院內張貼的「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衛教海報,發現疼痛、走路不便、無法搬重物的特徵與弟弟症狀高度吻合,介紹弟弟到醫院骨科求診,檢查後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透過正前開髖關節置換術,才擺脫跛行。
黃先生曾嘗試以減壓手術減緩病情惡化,但情況仍未好轉,最終決定接受正前開髖關節置換術(DAA)治療。目前右側髖關節已順利完成手術,且手術當天傍晚即可自行下床行走、約兩週即恢復正常工作,明顯改善跛行問題,反觀尚未開刀的左腳,仍有疼痛、無法搬重物的困擾,也讓他明顯感受到手術前後的差異。
光田醫院骨科劉廷瑜醫師表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一種因股骨頭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股骨頭細胞逐漸壞死的髖關節疾病。典型症狀包括髖部疼痛、跛行,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好發於30到50歲男性,高風險因子包括長期酗酒、使用類固醇或髖關節曾受創傷者。但根據臨床統計,有近半數患者仍找不到明確病因,如黃先生本身沒有酗酒或類固醇病史,卻仍罹病,且於初期更容易誤認為單純老化。
而對於病程進展至中後期的患者,正前開髖關節置換術(DAA)在美國已逐漸成為主流,超過半數的初次全髖關節置換採用正前開髖關節置換術。與傳統手術相比,術後疼痛感較輕、出血量少且復原期更短,劉廷瑜醫師說明,這種手術是經由大腿前側進入,從肌肉與肌肉的間隙進入髖關節,可避免損傷髖部肌肉與肌腱,大幅降低術後疼痛,且傷口小、位置隱密位於鼠蹊部的皮摺(比基尼傷口),適合需快速重返工作或注重外觀的族群。
手術前後的劇烈對比,讓黃先生親身體會到「一個好的關節能改變生活品質」。劉廷瑜醫師也提醒:「股骨頭壞死不是老化,是沉默的骨骼危機。如有長期的髖關節疼痛不適、活動受限,應及早就醫檢查。」。(張文祿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