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廣集團出手!公視、中央社、華視⋯聯手出資,打造台灣首個「公共媒體AI Chatbot」
在9月1日記者節當日,台灣公共媒體包含公廣集團、公視、中央社、央廣、華視等,宣布啟動「公共媒體AI Chatbot(聊天機器人)合作計畫」。
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表示,「我相信,這將是未來台灣媒體發展史重要的時刻。」簡單來說,這些公共媒體將最寶貴的資產「新聞內容」,合法授權給預計承接本計畫的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古倫維的團隊,在2026年底前完成AI聊天機器人。
這個AI聊天機器人將會有專業版與免費版,前者瞄準新聞從業人員、校園、政府機關做事實查核、事實查詢等;免費版則會向一般大眾提供,用戶可以用提問的方式獲得新聞資訊,將其當作可信來源的AI資訊工具。
經費來源:將由公廣集團成員共同出資
全球的新聞產業受到AI強烈的衝擊,所有人都能透過AI寫出似是而非的內容。還有另外一個大問題,就是各家的生成式AI產品,總是會一本正經地提供錯誤內容。
這是公廣集團投入建置AI聊天機器人的原因。計畫整合公共媒體的可信資料,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的AI資訊工具,也讓公共媒體加速轉型。
胡元輝表示,最重點的資產絕對是所有公共媒體累積的新聞內容,但同時也需要建置系統、後續維護,初期將會由公共媒體們共同出資,也不排除接受企業捐助,「我們相信AI是改變媒體生態的科技,我們沒有辦法棄AI不顧,要讓AI擁有正向的潛能。」
目前該計畫尚在啟動階段,因此古倫維表示還不能透露太多,但預計會使用開源的AI模型作為基底。目標是打造出能流暢互動、連續提問、讓幻覺下降,甚至擁有拒答功能的AI聊天機器人,「如果AI真的不知道、不清楚使用者的提問,應該要能夠拒答。」
關注:繁體中文語料的再利用性,以及計畫的延續性
公共媒體們投入的AI聊天機器人,有兩個可以關注的面向:資源再利用的可能性和延續性。
AI聊天機器人是一個「產品」,產品就關乎到使用率的問題。有多少大眾願意使用、專業版的需求有多少,相信不是公共媒體們最在乎的事情。畢竟考量進這些數字,就會讓腳步停滯不前。
重點是為了完成這個計畫,就會產生清洗過、格式化後的大量的繁體中文語料,未來有相當高潛力的資源再利用可能性,甚至可以提供給國際間的大型語言模型、台灣國內製作語言模型、主權AI等團體使用,強化繁體中文的資料量。
另一方面,公共媒體集團的高層和主事者都有「任期」問題。現在宣布AI聊天機器人的計畫,可能完成時有些人已經卸任。因此,當然宣示的意味濃厚,但也期望後繼者在資源已經打通的狀況下,可以接棒將計畫完成。
「我們所有的公共媒體攜手在一起,就是要讓AI成為正面的力量。讓公共媒體可以成為『追求美好的力量』。」胡元輝說。公共媒體們立意良善,但要怎麼不虎頭蛇尾,永遠都是最大的考驗。
延伸閱讀:生態系戰爭開打!拆解谷歌「Nano Banana」的戰略意義:廣告投放遲早全面AI化,OpenAI如何求生?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Google首席佈道師釋出AI工具懶人包:新手如何Vibe Coding?6種AI助手差在哪?
實測Nano Banana|AI生圖神器怎麼用?解密4種使用情境:修圖、合成⋯提示一句就搞定?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