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台灣關稅比日韓高 問題在台積電等台廠對美國投資仍不夠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對台灣產品徵收20%的進口關稅,而此時台北和華盛頓的關係已經格外緊張。
台灣關稅20%高於日本與南韓的15%關稅,報導分析美台談判卡關,原因是比起日韓,台積電投資美國的規模仍不夠。
日本與南韓承諾投資更高的金額
美國總統川普4月份曾大讚台積電宣布擴大在美國投資1千億美元,可是現在,鄰國日本與南韓相繼承諾投資更高的金額。
加上先前宣布的投資計畫,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總共計畫投資1650億美元,相比之下,日本承諾對美國投資高達5,500億、南韓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顯然,台積電計畫投資金額不到南韓的一半、只有日本的3成。
台灣官員承認,談判代表在華盛頓進行的數周談判並未達成像日韓那樣的貿易協議。更大的威脅仍在逼近,因為美國打算對台灣主要出口產品半導體徵收損害性關稅的可能性。
台灣行政院上周五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可能對晶片徵收關稅,是雙方持續談判的一部分,雙方都表達繼續談判的承諾。
根據政府數據,自2024年底起,美國已取代中國,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之前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最大的買家是中國。
2024年台灣對美順差達64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占整體順差的80.49%。
台灣對美順差達649億美元,占整體順差的80.49%
台灣主要的出口產品是晶片、資通產品。台灣企業生產全球絕大多數先進的半導體產品,這些微型電腦晶片為智慧手機、人工智慧(AI)科技等各種電子裝置提供動力。
半導體通常作為人工智慧伺服器等電子產品的零件進入美國,專家表示,由於資通產業的供應鏈非常複雜且專業化,因此,美國很難對晶片產業徵收關稅。
台灣行政院表示,無論美國政府最終對半導體關稅做成何種決定,台灣都會盡力爭取優惠待遇。
台灣官員和企業持續努力減輕華盛頓關稅威脅的衝擊。今年3月,台灣表示有意購買阿拉斯加將於2030年投產的天然氣。
3月3日,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與川普舉行記者會時宣布,將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擴大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業務。
台灣不像日本和南韓承諾大規模投資
川普4月2日宣布首輪關稅時,對台積電的投資表示讚賞,但是之後,台灣的鄰國日本和韓國已同意進行數千億美元的投資。
分析師表示,這可能是持續談判的癥結。「我們不像日本和南韓那樣承諾大規模投資。」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解讀。
行政院表示,美台尚未宣布任何貿易協議,部分原因是華盛頓的時間緊迫。鑑於美國當時正與多個國家同時進行談判,台灣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談判。
川普總統先前曾表示,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獲得不公平的主導地位,並指責台灣在自身安全方面投入過少,台灣依賴美國提供政治支持,來對抗中國單方面的主張。
「談判總是需要付出和收穫,川普的談判完全沒有付出,美國什麼也沒付出。」曾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台灣行政院副院長的經濟學家施俊吉說。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