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屋雙老靠以房養老 Q2核貸金額破700萬
在高齡化加劇與房價高漲雙重壓力下,「人屋雙老」問題浮上檯面。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台超過三分之一的屋主與地主年齡已逾65歲,反映不動產持有者正快速邁向高齡。而面對資產難以變現的窘境,越來越多銀髮族選擇透過「以房養老」活化資產,不僅核貸件數明顯攀升,平均貸款金額也繼續創高,顯示長者理財思維正悄悄轉變。
從房屋稅與地價稅納稅人年齡分布來看,全台約有33.2%的地主與35.5%的屋主年齡超過65歲,高於老年人口比例近2成。台北市老化更為明顯,逾4成不動產稅籍登記在高齡者名下,為六都之首。
台灣房屋集團指出,銀髮族擁屋比例高,卻往往因都更整合困難、搬遷顧慮或傳承時機延後,導致房產無法有效流動,形成「房子變老、人更老」的惡性循環。加上高房價使年輕人購屋困難,世代間的資產差距不斷擴大。
面對不動產難處理、現金流吃緊的問題,愈來愈多長者向銀行申請「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藉由每月領取生活費補足退休財務缺口。台灣房屋集團表示,「以房養老」不屬於購屋貸款,因此不受信貸限制條文約束,銀行積極推廣,核款流程也相對順暢。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第2季全台「以房養老」核貸件數較去(2024)年同期增加42%,單季平均核貸金額突破700萬元,顯示方案接受度持續提升。台灣房屋集團認為,現代銀髮族傾向自立生活,不再一味依賴子女撫養,也不輕易處分房產,反而藉由「以房養老」達到資產靈活運用,且從統計數字可以看出,長者不只願意貸,也傾向「貸好貸滿」,善用上半生努力換來的不動產,安穩度過人生下半場。
其中,北北基地區核貸件數占全台總量近半,女性申請人高達57.5%。台灣房屋集團分析,女性平均壽命較長,經濟能力相對薄弱,退休後更加仰賴貸款作為生活支撐,加上北部民眾理財觀念新穎、資產價值高,推升以房養老熱度,也讓這項機制逐漸成為熟齡族群的重要財務選項。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