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核三」公投同意票21.7% 未達門檻不通過
「重啟核三」公投結果出爐,同意票數434多萬票,不同意票數151萬多票,同意票未達投票權人數25%的門檻,此案不通過。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23日)晚間表示,投票結果展現台灣社會對於核電的支持,並表示將推動公投法修法。反方代表「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則認為公民不喜政治惡鬥,造成投票率低,此次投票率未超過30%,結果不具代表性。
「重啟核三」公投結果出爐,本次投票率僅29.53%,其中,同意票數434萬1,432張,佔投票權人數21.7%,不同意票數151萬1,693張,雖然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但因未達25%、約500萬張的門檻,因此不通過。即使在核三所在地屏東縣,同意票也高於不同意票。
在公投結果出爐後,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召開記者會,表示這次公投在未綁大選的情況下,投票率雖未達門檻,但同意票遠超過不同意票將近3倍,顯示即使公投被民進黨關進「鳥籠」,台灣社會依然踴躍表達對於核電的支持;尤其核三廠所在地屏東的投票結果也是同意顯著大於不同意,顯示地方民意已經展現願意接納重啟核三作為國家電力穩定的選擇,絕非如綠營人士所說未尊重屏東人民的意願。
黃國昌認為,這次投票率低是因為民進黨在2019年修法將《公民投票法》再次鎖進「鳥籠」,阻礙人民行使直接民權,因此,民眾黨將在立法院下會期推動《公民投票法》修法,打破鳥籠公投,包括不應限制公民投票只能夠每隔2年在夏天舉行,應該著眼如何方便人民行使權利。他說:『(原音)這代表了什麼?這代表的是我們在設計公民投票制度的時候,應該著眼的是怎麼便於人民行使權利,而不是刻意的只有每年在最熱的夏天8月這個時候才能夠舉行公民投票,所以這個是我們下個會期在推動公投法改革的時候重要關鍵條文。』
反方代表「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這次是修法後第一次由立法院提案的公投,沒有經過公民連署的廣大民意,只有政黨惡鬥的刻意操作,民眾看透了政黨操作,因此不願出門投票,使得這次投票率未超過30%,是公投法放寬門檻後投票率最低的一案,結果不具代表性。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說,他們已提出民間版「核安三法」與「核廢選址法」,呼籲朝野政黨正視這兩個法案,先將台灣的核電安全標準與先進國家對齊,並認真面對核廢料問題,才有資格談是否繼續使用核電。(編輯:許嘉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