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有望與台恢復邦交?美媒列潛在因素
[NOWnews今日新聞] 宏都拉斯在2023年與台灣斷交後,轉向與中國建交,試圖取得經濟援助,但來自北京的金援支票未能全數兌現,白蝦出口慘跌。隨著宏都拉斯今年11月將迎來大選,各方關注選戰是否影響宏都拉斯未來的外交走向。美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宏都拉斯有機會再度外交轉向的幾項因素。
《外交家》以「台灣將重獲邦交國?」(Will Taiwan Regain a Diplomatic Ally?)為題,提到宏都拉斯將在今年十一月進行總統大選,在競選活動中,多位候選人表態支持重新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
報導提到,2021年競選總統時,現任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承諾若當選,將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理由包括中國的商業機會以及獲取新冠疫苗的途徑。在當選後一度宣稱將繼續作為台灣的外交夥伴。並接待了當時仍是副總統的賴清德,與他會面。然而在 2023 年 3 月,卡斯楚公開指示她的外交部長雷納(Eduardo Enrique Reina)與北京建立關係。關鍵問題在於財政,雷納表示,卡斯楚政府之所以接觸中國,部分原因是宏都拉斯「債務纏身」,其中包括欠台灣的 6 億美元。路透社報導稱,雷納曾致信當時的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要求近 25 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 20 億美元的貸款以紓解債務,以及興建醫院和水壩的資金。雷納公開否認了 25 億美元的數字,但承認政府確實多次要求台灣購買宏都拉斯的公共債務。
自2023年與中國建立雙邊關係以來,中國並未兌現對宏都拉斯的經濟承諾,但中國企業卻迅速進入宏都拉斯新開放的市場。根據宏都拉斯《先鋒報》(El Heraldo)報導,宏都拉斯中部已出現 14 家由中國人經營、販售低價商品的零售店,其價格遠低於競爭對手,導致當地商家的營收最多下滑達 70%。首都德古西加巴市(Tegucigalpa)的一名市政官員指出,全國還有更多這一類的商店存在。
報導提到,蝦類產業同樣因這一轉變遭受重創。2022 年,台灣是宏都拉斯蝦類的最大出口市場,購買了將近 40% 的出口量。但自卡斯楚政府轉向承認中國以來,根據宏都拉斯全國水產養殖協會(ANDAH)的數據,蝦類出口量下降了 67%,造成 14,000 個就業機會的流失。甚至連雷納本人也承認宏都拉斯在打入中國市場方面困難重重。今年 3 月,他宣布卡斯楚政府正在「與台灣合作探索其他可能性」,並努力支持蝦類產」。
在此背景下,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中,多位候選人表態有意斷絕宏都拉斯與中國的外交關係。4 月的一場辯論中,前副總統、現任中間派自由黨總統候選人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承諾,如果當選總統,將恢復與台灣的關係,並譴責中國「剝削」宏都拉斯,還以不公平的貿易協定「殖民」。
宏都拉斯國民黨(National Party)的總統候選人阿斯夫拉(Nasry Asfura)表示,宏都拉斯在與台灣建交時「情況好上一百倍」,並指出台灣曾為宏國提供商業與發展援助。今年 7 月,他在華盛頓會見投資人、國會幕僚及智庫時承諾,若當選總統,將帶領宏都拉斯遠離中國、轉向台灣。
唯一一位未表態支持與台灣恢復建交的重要候選人,是現任國防部長、卡斯楚的盟友蒙卡達(Rixi Moncada),她正競選試圖延續左翼自由黨(Libre)的執政。但因民生經濟凋敝、貪腐醜聞嚴重,民調顯示只有10%民眾認為經濟狀況良好。
報導提到,現任執政黨的前景並不樂觀,這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利多。不過,宏都拉斯的選舉規則僅需簡單多數即可獲勝,而反對派在納斯拉亞與阿富拉之間存在分裂,因此自由黨依然有贏得選舉的可能,這使得所有關注這場選戰的人都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美國政府的角色是否能起到關鍵作用,自從第一任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機構開始尋求遏制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以來,國務院官員和歷屆政府都試圖維護台灣剩餘的外交關係,包括與宏都拉斯的外交關係,宏都拉斯在外交轉向中國之前,美國曾多次介入斡旋,派遣特使與卡斯楚會談,並警告中國的經濟承諾常常無法兌現。
匯款約占宏都拉斯GDP的20%,當中大多數都來自美國的非法移民匯款,且美國也是宏都拉斯的主要出口市場,宏都拉斯在野黨候選人有充分理由尋求與華府修復關係,而重建與台灣的外交關係無疑會是朝該方向邁出的一步。無論 11 月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宏都拉斯在兩岸緊張局勢上的立場,不僅對台北與北京之間的關係具有重大影響,也會牽動該國與華府之間的關係。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也將反制中國在中南美洲影響力列為川普政府外交重點之一,在先前曾讚揚瓜地馬拉持續維持與台灣的邦交。
最後,外交家提到,今年宏都拉斯大選中的台灣議題顯示,北京與台北之間的外交角力,對同時考量與兩方建立關係的小國而言,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涵蓋發展經濟、國內政治及美國關係。此外,中國對宏都拉斯的商業影響顯示,北京可能無法兌現對轉向與其建交國的經濟承諾。而這些未兌現的承諾,可能促使國家重新傾向台灣,而台灣也正積極努力維持僅存的少數外交盟友。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