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瑞典談判無重大進展 將延長關稅「休兵」期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瑞典舉行的美中第三輪貿易談判週二(7月29日)告一段落,雙方代表達成共識,將推動談判期限展延,從原定的8月12日再延長90天。不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是否確定延期仍需交由川普總統最終定奪,兩人將於週三(30日)在華府會面討論。
「會談非常有建設性……我們建立起很好的互動,互相尊重,我們也更了解對方關切什麼。」貝森特說,美中官員90天後可能會再舉辦另一場會議。美國貿易代表格裡爾(Jamieson Greer)則在社群平台留言透露,中方代表「非常務實」。「我們現在關係緊張,但定期開會來解決這些議題,為談判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也稱雙方有「深入、坦誠、建設性的交流」。他表示,「將繼續推動美方已暫停的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繼續如期展期90天」。
雖然兩邊代表都傳達了正面評價,但這場談判並無重大突破。此前,兩國在日內瓦和倫敦的談判把原本達三位數的關稅稅率暫時降低,並達成貿易協議框架,雙方也釋出訊號會鬆綁稀土和晶片出口管制。其後,中國表示將加快審批稀土出口許可;美國則同意恢復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的H20人工智慧(AI)晶片出口至中國。
針對中國鬆綁稀土出口一事,貝森特29日稱,兩邊的共識比前兩次談判更為完善了。他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訪問時指出,美中自4月起便開始討論一套中國稀土的全球出口管制新體系,至今已有許多進展;雖然尚未有最終版本,但美方正積極促使中方繼續推動此事。
貝森特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特定的戰略產業降低風險,不管是稀土、半導體還是醫藥。我們也討論到如何共同促進雙方關係達到平衡。」
這次兩國代表深入討論了更大的總體經濟議題:美方主張中國有必要轉型,從國家主導、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經濟模式,轉向以消費需求為主的經濟模式,後者對美國促進出口來說更有利;中方則強調應維持中美經貿關係穩定,「雙方在經貿領域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外界還關注美中瑞典談判是否替兩國領袖峰會鋪路,但川普在社群平台上否認主動尋求與習近平舉行峰會,美國談判官員亦稱未討論到此事。29日,川普從蘇格蘭搭機返美時說,他可能會在今年底前跟習近平見面,但並未給出具體時間。
這場談判上還討論到中國採購伊朗石油、提供軍民兩用產品給俄羅斯等議題。
專家怎麼看?
彭博社引述經濟學家Kelvin Lam初步的評估指,儘管市場對於中美未能達成實質協議存在失望情緒,但仍對未來潛在的協議感到樂觀。
在與中國展開第三輪談判之前,美國上週末剛在蘇格蘭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框架,美方同意把對歐盟大部分產品的關稅降到15%。對此,歐盟內部一方面鬆一口氣,卻也有許多批評聲浪,例如法國政府譴責該協議是「屈服」於美國,德國也警告稱這會對歐洲經濟帶來重大損害。
專家指出,跟歐盟相比,中國對全球稀土市場擁有主導地位,在安全方面也不依賴美國,因此較能承受貿易談判繼續拉長時程的壓力。
漢堡商業銀行經濟分析師戴拉魯比亞(Cyrus de la Rubia)告訴路透社,「中國很清楚自身在談判上的優勢,這從4月兩邊緊張局勢暫時升級時,就明顯看得出來」;相較之下,歐盟因為擔心美國不提供安全保障,無法像中國一樣對美國升高局勢。
在各國關稅談判陸續有成果、貿易戰風險稍降之際,國際貨幣基金(IMF)29日上調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從4月的2.8%提高為3%。中美關稅戰「休兵」加上今年上半年比預期強勁的經濟表現,也有助於中國經濟展望,其經濟成長預期從4.0%上升為4.8%。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