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肚脹3天未排便,竟是大腸癌腸阻塞!醫揭「常見症狀」嚴重恐腸穿孔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03日06:50 • 王韻雅

45歲的蘇先生連續3天無法排氣、排便,導致腹脹嚴重、無法進食,因此前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求診,經電腦斷層檢查降結腸處有5公分大腫瘤,導致腸道完全阻塞。醫療團隊高度懷疑大腸癌,但由於腸阻塞無法施行大腸鏡檢查,在與病人討論後,醫師為他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周圍腸段及淋巴節,術後病理報告確定為有淋巴轉移的「大腸癌第3期」,並進一步安排後續化學治療。

根據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大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過去以50歲以上族群為主,但近年臨床明顯觀察到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其中不良的生活型態是主要原因,包括攝取過多紅肉、加工肉品,以及缺乏蔬果、膳食纖維、運動習慣;此外,肥胖、糖尿病、吸菸飲酒及慢性發炎等因素,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恐引起腸阻塞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昱廷指出,大腸癌初期多無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增大,可能出現腹痛、血便等情形,若腫瘤進一步阻塞腸道,約有20%的病人會出現腸阻塞

腸阻塞是指腸道因為各種原因(如腫瘤、沾黏、腸扭轉等)導致內容物無法順利通過,導致導致無法排氣排便、食欲不振,甚至噁心嘔吐;若延誤治療,腫瘤可能侵犯腸壁引發腸穿孔,進而造成腹膜炎或敗血症,死亡風險極高。

大腸癌如何檢查?陳昱廷說明,臨床上以大腸鏡檢查搭配病理切片判定為主,通常會搭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甚至是正子攝影等影像檢查,確認是否有侵犯、阻塞或轉移,進而決定手術方式。目前大腸癌手術已非常成熟,常見方式包含開腹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單孔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手術等。

其中,微創手術傷口小且恢復快,但對於腸道嚴重阻塞或腹腔沾黏嚴重的個案,仍以開腹方式較為安全,除了切除腫瘤外,也會同步切除前後腸段作為安全距離,並清除病灶周圍的淋巴,以根除癌細胞。

陳昱廷表示,術後則會視病人癌別與以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輔助治療;但若已經是第4期的病人,會以其他治療為主,手術為其二線選擇。整體來看,隨著醫療進步,即使是第3期大腸癌,手術切除後的5年存活率有5~6成,早期發現更可達9成以上。

嚴重腸阻塞以開腹手術為主

大腸癌及早篩檢與治療

因應大腸癌年輕化趨勢,衛福部自2025年起將篩檢年齡自原本的50歲下修至45歲,凡年滿45~75歲者,每2年可免費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陽性,醫師會安排大腸鏡檢查進一步評估是否有息肉、腫瘤或出血來源。

陳昱廷強調,糞便潛血是初步偵測腸道異常的簡單利器,民眾可以善用資源,把握黃金時機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才能降低大腸癌發生與死亡風險,守護自身健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女上班就咳嗽、胸悶!一照肺部「全是白色滿天星」 醫立即勸:換工作

姊妹淘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手機頸上身!20歲女大生頸椎退化如中老年人

TVBS
04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