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川普的談判誰都頭痛! 南韓至今仍無法達成書面貿易協議
南韓總統李在明上週訪問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在非常融洽的氣氛下舉行了會談,外界視為南韓應對川普關稅戰的一大勝利。然而,與日本等其他國家一樣,南韓發現要落實與川普的口頭協議極度困難,仍在進行中的談判把國防等問題通通攪進來,相當複雜,無法敲定。
根據南韓與川普達成的協議框架,南韓出口到美國的晶片產品稅率上限最高應在15%,也就是最多比照南韓被課徵的「對等關稅」稅率,不受美國接下來要宣布的晶片稅影響。南韓成功在這方面取得與歐盟一樣的待遇,但是南韓官員向路透社表示,就連這一點,至今也還無法敲定。
上週末,李在明訪問美國行程圓滿完成後,美國政府又宣布對晶片業的新一步限制,禁止三星、海力士等晶片廠在中國的晶片工廠使用美國的科技。三星電子股價週一應聲暴跌3%,海力士更是重挫4.83%。
首爾官員向路透社記者表示,南韓與美國在從關稅到國防等一系列議題上的談判陷入僵局,讓原有的「握手協議」在李在明與川普的峰會之後能否落實,蒙上陰影。
李在明與川普開心暢談的幕後,雙方仍無法達成共識發表聯合聲明,甚至無法發表貿易協議的事實清單。儘管一個月前韓美就關稅協議達成了口頭協議,書面文件至今仍無法敲定。
南韓總統辦公室主任姜勳植上週四告訴記者說,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談判」,因為從投資到安全等問題都緊密交織在一起。他說:「如果某位部長的談判進展不順,就會阻礙另一項進展順利的談判。」
姜勳植補充說,華府可以利用多個問題作為談判槓桿,例如對汽車、晶片和藥品的關稅,以及駐韓美軍的費用。
川普在峰會後表示駐韓美軍使用的基地,將不是「租用」而是直接由美國持有。這個要求令南韓官員驚訝,他們表示這在政治上毫不可行,華府也從未提出過正式請求。
與日本一樣,南韓對於輸美汽車關稅能否落實適用較低的15%稅率,至今依舊進展不順,使南韓政府與業界憂心忡忡。一位汽車產業主管說,這次韓美峰會幾乎沒有緩解不確定性:「我們真的很擔心……我們正在遭受巨大損失。」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稱,美國本希望利用這次峰會發布文件,詳細說明南韓隊美國3500億美元的加碼投資,以這項文件換取接受首爾對汽車和晶片15%關稅的正式要求,並排除開放稻米和牛肉進口。
但是談判陷入僵局。日本是另一個美方也要求列出大規模投資清單的國家,由於與華府存在未解決問題,這份文件與汽車關稅的最終確認,也遭到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