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我們六個》的薇薇,竟是當年勇敢嗆譚德塞的女孩!爸爸歷經小三殺父母的傷痛,幸好,他們都好好長大了…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由天心、馬志翔主演的《我們六個》,自 8/5 在大愛頻道與大愛劇場 YouTube 同步播出以來,話題熱度持續攀升。7/31 的首映會上,演員與角色原型家人同場落淚,現場氛圍令人動容。開播首週更一舉衝上口碑聲量週榜前段班,足見觀眾共鳴之深。

我們六個

(大愛劇場《我們六個》劇照)

戲劇原型,正是 1984 年至 2004 年間的連環命案。據鏡週刊調查報導:父親林達生與小 18 歲的女同事李月桂發生婚外情,家庭急轉直下。1984 年 12 月 17 日,李月桂以滾燙熱水多次澆淋前妻郭富美,致 90% 燒燙傷、五日後不治;其後李因遇上減刑,實際服刑僅一年多即獲釋。二十年後的 2004 年 11 月 13 日,兩人爭執中,李再以電鍋重擊林達生頭部致死,最終依殺人罪判 14 年,期後病逝獄中。

報導也記錄了另一段幾乎超出想像的插曲:兩人同居期間曾生下一子,李月桂因情緒失控將年幼兒子丟出火車,雖撿回一命,但造成重度傷害。這些不堪回首的片段,如今在戲裡以不灑狗血的方式,讓觀眾面對家庭暴力的真相——我們六個,它不只是新聞標題、一齣戲劇,而是有人親身走過的地獄。

林薇,那個嗆譚德塞的勇敢女孩,原來是劇中人物原型的女兒

我們六個

(翻攝自林薇粉專,上面是林薇和爸爸林作賢的合照)

而今天「勇敢女孩」在粉專上的一篇貼文,才讓人驚訝發現,她的爸爸,原來就是劇中的大哥林作賢。

許多人在 2020 年疫情期間第一次認識林薇。當時,WHO 秘書長譚德塞指控台灣種族歧視。正在英國留學的林薇,熬夜錄製一段四分鐘全英文影片,冷靜卻堅定地要求譚德塞向台灣道歉。影片一夜之間瘋傳,讓國際社會聽見台灣青年的聲音。

但林薇的人生不只是一個「網路瞬間」。她長年投入月經權益,創辦「小紅帽協會」,推動月經教育、物資援助與去污名化。2021 年,她獲得英國「黛安娜人道主義獎」(The Diana Award),成為台灣第一人;協會更持續在全台校園推動月經教育,累積超過兩百名長期陪伴個案。

她說:「我雖然沒有豐厚的物質資源,但我有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父母給我的支持與陪伴。」而林薇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到爸爸的努力,不再複製上一代的悲劇,並從中長出更多勇敢和力量。

爸爸選擇挺小三,讓6個孩子全進育幼院。

如果說林薇的勇敢來自血液,那麼這份力量正是從父親那裡傳承。

民國 73 年 12 月,母親南下與父親談判小三的事,6 個孩子留在家中,卻突然接到一封電報,寫著「母親命危」。原來母親被小三推入浴缸,整個人泡在滾燙熱水裡,皮膚就像被煮熟一般,送到醫院時已經奄奄一息。林作賢趕到南部見到母親,那一幕至今仍難以抹去:「我媽媽頸部以下全身發紫,體無完膚,皮膚糜爛、捲曲,就像人間煉獄。」最後,6 個孩子跪在母親遺體前痛哭,母親全身嚴重燙傷,撐了 5 天才過世,在世時飽受極大痛苦。

我們六個

(大愛劇場《我們六個》劇照)

更讓孩子心碎的是,背叛家庭的父親,竟選擇站在小三身邊,6 個孩子被送進育幼院。「我們 6 個孩子感覺被整個社會拋棄,也被父親背叛。」當年小三被判刑 7 年多,但因兩次全國減刑,實際只關了一年多便重獲自由。「我們一直覺得,法律沒有給媽媽公平交代。甚至出庭時,父親還與我們對立,完全站在她那邊。」

後來,有一天他們在報紙上看到,父親已經和小三結婚,還生了一個孩子。「報紙上寫,他們有一個兒子。某次小三喝醉,和父親爭吵時,竟將孩子從火車上丟出去。雖然撿回一命,但因腦部重創,成了智能障礙。」

我們六個

(翻攝自林作逸臉書)

上面這張照片,翻攝自林作逸的臉書,他寫著:「1984年母親過世後,在木柵安康平宅小妹慶生,慈濟師姐拍照。

2019年我致電慈濟月刊,尋找家裡過往受慈濟幫助資料時才看到。

年少母親遇害後,一度想逃離、隱藏的生命故事,卻在年長後才想到回眸了解過往發生的事,正是激勵自己的生命養分。所以我回頭收集了母親所有的起訴書、判決書等,還有所有的新聞報導等。再來是父親的遇害,所有的新聞報導。讓我相信真正勇敢的人,是勇於面對一切,有智慧的讓自己人生更好。」

六個兄弟姊妹把傷痛化為動力,都沒有走歪

六個兄弟姊妹,都很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好好長大。林作賢把這些往事深埋心底,即使考上師專成為老師,每到母親節,也只能獨自偷偷落淚,不敢讓人知道。民國 93 年 11 月,也就是母親遇害 20 年後,他又接到警方通知:這次是父親被殺害。「那個小三當著我同父異母弟弟的面,用電鍋猛砸我父親。弟弟因智能障礙,只能眼睜睜看著父親被活活打死。」這起命案轟動全台,登上各報頭版,甚至讓「電鍋」一度因成為凶器而滯銷。

父親死後,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林作賢一度走不出來。有天走過福和橋時,他甚至動過輕生的念頭。但最後他停下來,想到家人和女兒,告訴自己:「我應該把經歷和想法告訴他們,分享我是怎麼從負面的人生走向正面。」他說:「這些傷害很深,但我們六個兄弟姐妹都沒有走歪,能靠自己的力量撐過來,真的很不容易。這些痛,讓我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也能用這些故事幫助別人。」

我們六個

(大愛劇場《我們六個》劇照)

他把傷痛化為動力,投入教育與輔導,希望陪伴更多迷失的孩子。直到得知小三在獄中病逝,他才真正放下。

首映記者會後,他在媒體訪談中談「和解」:導演提議他與飾演「小三」的演員握手。起先,林作賢覺得有些遲疑彆扭,沒想到飾演小三的林雨葶主動,先行動將他的手握住,「那一刻,我知道我真的把和解的功課做完,從那天起我才從心牢中出獄,獲得真正的平靜,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對手,不是任何人,而是心裡那間關了 41 年的房。這場和解,不是為了替誰開脫,而是為了讓自己好好活。「沒有經歷過親人被殺的人,不知道原諒有多難。我花了 20 多年才慢慢學會。最後,我選擇原諒父親,也原諒那位小三;而當我原諒他們時,我發現,我也原諒了自己。」

林作賢重視教育,不讓悲劇複製

我們六個

(大愛劇場《我們六個》劇照)

林作賢後來成為資優班老師、校長與大學教師,退休後仍持續授課、創業帶學生,在2018年8月退休,現在是點點滴滴科技公司的創辦人。

林薇在受訪時回憶,父親在她心中從來不只是嚴肅的老師。小時候,他是那個會陪她玩耍、傾聽她心事的大玩偶;長大後,他更像一個哲學家,總是推著她去思考,而不是急著給答案。

她曾經把最深切的迷惘告訴父親,等待的不是說教,而是引導:「他會推導自己的思路,但最後要我自己去找到答案。」這樣的互動,讓林薇逐漸學會:人生不是照著父母安排的軌道走,而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對林作賢而言,這是他最驕傲的父職角色。他沒有因自己的坎坷過去,而把恐懼和焦慮加諸在女兒身上,反而用「信任」和「陪伴」為她鋪了一條勇敢的路。也因此,當林薇在疫情時站上國際舞台,勇敢地用英文嗆譚德塞,她的底氣來自於——背後一直有個願意傾聽、願意相信她的爸爸。

從這一家,學會愛的「修復力」:給曾被傷過的父母, 6 個陪伴提案

我們六個

(大愛劇場《我們六個》劇照)

延伸林作賢與林薇父女的故事,我們或許能總結出一些可以實作的陪伴方式,給也曾走過傷痛、正在修復自己的父母一些參考

  • 別把「家裡的事」變成孩子的羞恥。

林薇小時候曾被父母提醒「不要把家裡的事告訴外人」,怕她被霸凌或貼標籤。但她後來發現,說出口才是走出來的第一步。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安全空間,讓孩子敢說、不必獨自承擔。

  • 陪孩子辨識「暴力」與「責任」。

孩子需要被教導:暴力的責任在施暴者,而不是受害者。當孩子在社會或家庭遭遇不公,父母若能及時澄清,就能給他們走出陰影的力量。

  • 在混亂裡,建立可預期的日常。

創傷之後,孩子最需要「確定感」。固定的作息、明確的小任務(如倒垃圾、澆花),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能控制一部分生活。

  • 幫孩子找到「外部的大人」。

教育與社福資源的重要性,正是林家孩子能走下去的原因之一。當父母一時無法支撐,外部的大人(老師、社工、教練)能成為安全的後盾。

  • 把「原諒」定義為「我選擇好好活」。

林作賢花了 20 年才學會原諒。他強調,原諒不是替加害人卸責,而是讓自己能往前走。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原諒是一種自我療癒,而不是遺忘。

  • 讓孩子看見「可以做的事」。

林薇把自身經驗化為公共行動,創立「小紅帽協會」,幫助更多女孩。當孩子能把痛轉化成行動,他們就能長出修復力,並把愛傳出去。

林薇和父親林作賢教我們的事

我們六個

(大愛劇場《我們六個》劇照)

《我們六個》不是只有戲劇效果,它是一面鏡子,照見無數家庭的傷口。或許我們無法想像他們承受過什麼,但從這段故事裡,看見了五指不見的黑暗,仍然能有光。

  • 孩子能在風雨中慢慢長出力量;

  • 父母能在在養育下一代的過程中,依然選擇愛,並從愛中得到自癒;

  • 我們無法選擇上一代,但我們可以為自己創造陪伴與支持。

《我們六個》不是一段遙遠的劇情,它來自真實的生命。林作賢與林薇父女,以及那六個孩子走過的傷痛,沒有人能真正體會其中的重量。

我們能做的,只是安靜傾聽,並把這份故事留在心裡。因為他們願意把經歷說出來,我們才有機會看見人性在破碎後仍能長出的勇氣。

如果你正經歷難以言說的風暴,或許你不必立刻堅強,也不需要馬上找到出口。但請知道,世界上有人曾走過黑暗,選擇繼續活下來;而那份堅持,本身就是一盞燈。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心裡沒光,也要發光》!台劇《我們六個》,改編真實悲劇,破碎後依然緊握彼此,展現讓人淚崩的親情韌性

Netflix可以看了 ! 孫儷《蠻好的人生》教我們的事,50金句針針見血,「全職媽媽是高風險職業,你的付出寫在皺紋裡。」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資源回收撇步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吃完的油膩便當盒」要回收?環境部曝正確做法 丟錯小心6千飛了

三立新聞網
02

對等關稅影響+1!台自行車大廠撐不住 宣布「做到年底」

EBC 東森新聞
03

風災豪雨青蔥香菜價格創歷史高價變菜金 餐飲業最怕客人這樣說

聯合新聞網
04

玲玲颱風最快今生成!熱飆36度午後雨最猛地區曝 另一熱帶擾動恐成颱

三立新聞網
05

駕駛人小心了!新科技執法上路 「違規秒收罰單」恐噴12000元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農業部與毛豆業者座談因應美國關稅 協助產業強化體質與出口韌性

中華日報

朱立倫助攻楊瓊瓔反惡罷 潭子車掃街籲鄉親823守護民主

中華日報

菜肉漲太兇!基隆人氣水煎包撐不住 宣布「公休半個月」:要去種菜養豬

TVBS

中和藤寮坑溝藏「彩蛋」 溪畔驚見紅冠水雞築巢孵育新生命

台灣好新聞

「玲玲」颱風恐難產!氣象署示警:南部仍要防大雨

民視新聞網

快閃楊柳颱風破壞力強!登陸一天台東農損破3億

新頭殼

2025 ITF台灣國際秋季旅展》展覽時間/優惠內容/逛展好禮三重送!  

卡優新聞網

全支付是什麼?如何綁定?2025最新優惠活動整理/信用卡推薦!

卡優新聞網

男友承諾飛出國見面!卻要她「出一半機票錢」 網搖頭:假大方

TVBS

新北捷運三鶯線29列車全數抵台 預計年底完成全線測試

台灣好新聞

南市府協助七股災後修繕 媒合率已近9成

台灣好新聞

急診暴力應變演練逼真!安南醫籲醫療零暴力展高度防護決心

勁報

工具機大廠關稅衝擊統一安排特休? 勞動部關切

中央通訊社

創世基金會獲鴻宜建設捐贈  攜手推動校園ESG從小扎根

觀傳媒

最奇幻的親子冒險互動展《小矮人大冒險》 透過手作立體書、科技解謎遊戲一起拯救夢幻島

媽媽寶寶

竹市首批T-CERT結訓 建構城市防災韌性

台灣好新聞

日廁所衛生紙「折三角」真相曝光!業者憂心:恐傳細菌

民視新聞網

新生兒腸病毒再增2重症 感染後5天內為重症高危險期

中央廣播電臺

高科大半導體培育基地啟用 立委林岱樺期勉促進半導體經濟

中華日報

為什麼幼童一定要「安全座椅」?姐姐調整座椅「壓到弟弟頭」致死,父母怒告汽車公司敗訴

媽媽寶寶

響應飢餓三十 助展望會發放霍亂治療包、乾淨水

TCnews 慈善新聞網

養貓必看!這「六種」日常習慣幫助貓咪更健康長壽

火報

對流發展旺盛12縣市大雨特報 4縣市大雷雨炸裂

自由電子報

一家4口收電費「近5000元」她看傻 網好奇:很貴嗎?

民視新聞網

臺南郵局「防詐停看聽」公益防詐講座 強化長輩對金融詐騙態樣認知

台灣好新聞

東京140年天婦羅名店「銀座天國」首度登台!大倉久和客座4日限定

太報

國科會攜手國北教大推健康樂活課程(圖)

中央通訊社

協助製造業節能省電齊力對抗關稅影響

勁報

12縣市大雨特報!雷雨轟3地 警戒區域一次看

CTWANT

天然代糖要小心! 營養師曝過量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鏡週刊

下班不看訊息、拒絕on-call! 新世代改走「安靜蓬勃」  抵抗高壓職場

華視新聞

北港朝天宮孝心獎 南投24位孝順學童獲獎

台灣好新聞

雨彈狂炸!12縣市大雨特報 大雷雨狂轟3地

民視新聞網

2025台灣米其林揭曉 山海樓等7家餐廳獲綠星

中央通訊社

國北教大樂活運動課 助國科會打造健康職場

中央通訊社

出生5天、8天嬰兒染伊科病毒重症 加護病房治療

中央通訊社

《居然.藝術生活展》 五行色彩顛覆想像

青年日報

不只有罐罐!5種最適合貓咪的天然健康零食清單

火報

12縣市大雨特報 雙北等4縣市防高溫

中央通訊社

房市冷促銷花樣多背後亂象多 品牌、品質加區位優勢成突圍關鍵

新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