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通行費欠31億 高公局被控不積極處理
國道採用電子收費系統多年,但通行費預儲帳戶與欠費管理仍存在問題。統計截至2024年底,國道通行費欠費金額達13.41億元,另有17.59億元案件已移送強制執行,合計達31億元。長期欠費者中,有人欠費超過9年,高公局被指缺乏積極處理對策。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對於用路人行駛國道的通行費,經自動繳費期、平信繳費期及雙掛號繳費期仍逾期未繳者,即列為欠費案件。去年國道通行費欠費13億4107萬餘元,另有33萬9558件、計17億5915萬餘元(含通行費、作業處理費、滯納金及其他費用)送強制執行。
送強制執行案件的前20大欠費大戶,有8戶為個人、12戶為企業,欠費期間為2014至2022年度,欠費筆數介於1152筆至522筆,金額介於50萬餘元至196萬餘元。其中9戶欠費超過5年,還有人超過9年都未繳費。
審計部報告指出,針對用路人行駛國道長期欠繳通行費,高公局未研訂積極因應措施,導致欠繳通行費持續增加。高公局則坦言,對於欠費者只能送強制執行,面對當事人躲藏、脫產、扣不到財產等莫可奈何。
此外,車主申請終止帳戶或車輛報廢後,未領回預儲金情形嚴重,截至2024年底累計142萬餘筆、金額4.68億元,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透過簡訊、海報等方式宣導,但成效不彰。高公局說明,該筆錢由高公局保管,其實不只電子收費的儲值金,包括更早之前的回數票也算在內,若民眾找到票卡,隨時能找高公局退款。
高公局建置ETC車輛協查系統,藉由比對「黑名單車牌」與過ETC門架車輛,偵測偽(變)造或冒用車牌,並發出告警,提供公路警察局攔檢依據。但審計部指出,黑名單來源過於侷限,僅來自通行費申訴或註銷案件,無法全面偵測違法車牌,建議擴大檢核異常車牌類型、強化與公警局合作機制。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