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發表會 吳亞昕:福島核災是核安警鐘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3日電)核三重啟公投意見發表會今天第4場,反方代表人吳亞昕表示,福島核災是全球警鐘,科學已證實核三廠下方是活動斷層,核三廠設施耐震度未達國際安全標準,且目前台灣仍無核廢料最終處置場。
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5場發表會,第4場今天登場,由中選會委員吳容輝擔任主持人,正反方代表分別為台灣民眾黨黨主席黃國昌與公民代表今年剛滿20歲的青年吳亞昕。
吳亞昕表示,2011年福島核災後全球開始重視核電安全重要性,紛紛提升地質安全標準,台電重新進行核三地質調查,報告顯示被歸類為活動斷層的恆春斷層穿越核三廠,且距離反應爐不到900公尺,「即使核三廠部分設施提升耐震補強,仍遠遠不足國際核能安全標準。」
吳亞昕指出,目前沒有人可以回答,若要將核三廠的耐震係數提升至國際所訂出的1.384g,需要花多少金錢和時間,「耐震補強不能解決核三廠所有風險」,台灣斷層多、地震頻繁,蓋在斷層帶上的核三廠無法抵抗地震所帶來的風險。
吳亞昕說明,國際上已有處理活動斷層帶上核電廠的案例,包括美國選擇直接將核電廠除役,將核廢料遷移;日本則是明文規定不允許重啟運轉。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也曾說過「人為力量不能解決廠區內有活動斷層的問題」。
吳亞昕說,2011年的福島核災對全球而言都是一個警鐘,也證明核電廠並非無安全疑慮。福島核災已經過14年,直到現在仍有2.4萬名居民無法回家,這之中也有許多青年罹患甲狀腺癌,許多人也必須持續接受甲狀腺癌檢查,這就是核災的代價。
吳亞昕提及,近日收到一封來自福島青年寄來的信,信中寫到「當時核災我幼稚園大班,隔天起我被禁止外出,後來才知道是核電廠事故,目前為止已有300名年輕人罹患癌症,核電事故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很多人說核電乾淨且便宜,對我們福島人來說卻不是如此。」
吳亞昕表示,目前台灣仍無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而燃煤發電則帶來嚴重空氣污染,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能一再重複過去的錯誤,更不應該丟給下一代去承擔,「台灣需要的是一個可行、永續並且負責任的轉型方向,而不是對風險視而不見的退步的選項。」(編輯:陳清芳)1140813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