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股價從高峰崩五成 中國幾十家經銷商接連倒閉 會成為恆大第二?
遠在法國的《世界報》都注意到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面臨產能過剩的挑戰,在飽和的國內市場經歷重大重組的情況下,巨頭比亞迪的中國銷量下滑,只能依賴外銷來渡過難關。
在身穿天藍色polo衫的經銷商員工洋溢著銷售熱情的笑容背後,比亞迪正咬緊牙關。
截至8月8日,比亞迪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價從5月份的高點下跌30.2%,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價同期更是狂跌49%。
比亞迪中國銷量直直落
比亞迪自2022年以來就沒有再生產純燃油汽車,自今年5月以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持續放緩。7月份,比亞迪中國銷量較6月份減少10%,較去年同期下滑12%,連續第三個月下跌。
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的35.4%滑落至27.8%。不過,上個月比亞迪的全球出貨量小幅上升,得益於海外出貨量的激增,佔總銷售量的20%以上。
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汽車出口成長率從6月的23.8%加快至25%。該協會稍早上調今年汽車銷售和出口預測,並表示國內外市場的出貨量均優於預期。
《citymagazine.si》報導指出,比亞迪陷入困境,會成為第二個恆大?當前這家中國電動車巨頭深陷泥潭,包括打折促銷、庫存多達3.2個月,今年7月底為止背負400多億美元債務,如果34%折扣價繼續打下去,公司最終可能面臨破產的命運。
早在5月份中國官方媒體就報導,比亞迪在山東省的最大經銷商已經融資斷頭倒閉,至少有20家門市空置或關閉。濟南市政府營運的《濟南時報》報導,經營比亞迪門市的乾城集團陷入困境,上千員工失業,超過1,000名消費者仍未獲得保固和售後服務。
數十家比亞迪經銷商倒閉跑路
受影響的門市分佈在濟南和濰坊等四個城市。車主組織維權團體尋求解決方案。昔日,乾城集團曾經是中國東部最大的比亞迪經銷商,全年營業額達30億元人民幣(4.1671億美元)、擁有1200名員工的前程汽車於4月17日發佈公開信,指責比亞迪調整經銷商政策導致現金流面臨巨大壓力。
之後幾個月,中國自媒體爆出,全中國有幾十家比亞迪4S店倒閉跑路,4S店是指,集汽車銷售、維修、配件和資訊服務為一體的銷售店。
比亞迪庫存多達350萬輛,原因是銷售大幅放緩和價格大跌,今年前幾月平均每個月銷量約為34萬輛,比2024年平均每個月銷量的50萬輛大減32%。
另一個致命傷是,比亞迪22款車型享有34%的折扣,以便加速銷售,「高達34%的折扣無異於飲鴯止渴。」奇瑞老闆對此尖銳諷刺道。例如,XL牌價11萬元人民幣,扣除補貼3.98萬元,不到7萬元就能開走。
比亞迪債務膨脹至400多億美元
中國不斷創新和政府補貼成為全球電動車發展的引擎。但今年年來汽車產業開始降溫,與去年相比,7月產量下降0.9%,銷量僅小增0.6%,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更是大減22.6%,產量減少24.6%。
隨著銷售放緩,比亞迪的債務膨脹至400多億美元,對於年營業額超過800億美元的比亞迪來說,這些負債不代表立即破產的風險,但如果利潤率較低,就有可能致命。
比亞迪平均275天後才向供應商付款,幾乎是中國製造商平均水準(182天)的兩倍,而西方競爭對手的平均付款時間為90-100天,被迫根據貨運發票獲得信貸的中國供應商只能向政府尋求協助。
4S店等經銷商必須先付錢給比亞迪才能提到車,比亞迪沒有應收帳款的風險,業內人士指出,比亞迪的成功是壓榨上下游產業鏈創造的。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