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屈公病已破7700例 患者:痛到無法走路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屈公病(中國稱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疫情延燒,廣東累積確診超過7000例,其中以佛山市疫情最為嚴重。當局發布「後遺症告知書」,感染後會出現持續高燒、劇烈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甚至有患者表示,關節痛到無法行走。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可治,為盡快阻斷疾病傳播,廣東全民總動員,正在開展為期一周的集中滅蚊行動。
綜合媒體報導,據廣東省疾控局消息,7月27日0時至8月2日24時,廣東全省新增報告2892例屈公病本土病例,其中佛山市就佔了2770例。截至2日為止,廣東全省累計7716起屈公病本土病例。
廣東佛山是這波疫情的爆發地。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近日發布「基孔肯雅熱」(屈公病)後遺症告知書,其中指出,屈公病是由伊蚊(斑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無特效藥可治,感染後可能出現持續高燒(攝氏39度以上)、劇烈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部分患者甚至會發展為慢性病痛或嚴重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品質。
一名13歲男童表示,幾日前他的身上突發紅疹,雖密密麻麻但並不癢,還以為是食物過敏,因此並不在意。但當天下午他便開始發燒,隨後家人立刻將他送到醫院,經檢查後他確診了屈公病。
另有一名患者洪小姐則表示,一開始她感覺到關節痛,第二天就疼痛到無法行走。「當天夜晚就發燒了,抽血檢查結果顯示是屈公病。」
一名在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綠島湖院區感染科病房住院的患者梁先生,回憶「中招」的過程,表示自己「就是下樓到公園散步,忘記擦防蚊液,結果就被蚊子咬了,兩天之後就開始不舒服。」
梁先生表示,他發病後的頭兩天一直發燒,高至39.6度,就醫後確診並進行隔離治療。他除了發熱、皮疹加上關節疼痛,前段時間一直睡不好也吃不下東西,身體比較虛弱,「手腳腫脹,皮疹消退後皮膚也有些變色,全身關節疼得就像被揍了一頓似的,特別難受。」經過治療,梁先生目前精神狀態尚佳,待檢測轉陰後便可出院。
據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彭揚惠表示,醫院目前收治的患者多為輕症,出院時症狀大多緩解,僅少數患者可能殘留輕微關節疼痛。部分病人的關節痛持續時間為1至3個月,甚至是18個月。
彭揚惠表示,感染屈公病後會出現關節疼痛的部位主要是踝、指、腕等遠端小關節,也可累及膝、肩等大關節,疼痛隨運動加劇,關節僵硬會影響活動,因此患者需盡量臥床休息。「尤其是那些本身患有關節炎或者有舊傷的患者要更加注意後遺症的發生。尤其是高齡患者可能會出現無力、關節腫痛,後續可能會需要拄拐行走,要注意防跌倒。」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傳染病防控首席專家康敏指出,伊蚊是生活在積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積水是可以控制疫情的。因此預防關鍵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沒有積水就沒有蚊蟲孳生,沒有蚊蟲就沒有疫情傳播。
中國衛健委副主任、疾控局局長沈洪兵於2日時帶隊赴廣東佛山,指導屈公病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大防控力度,進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和風險點位消殺,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撲滅疫情,盯緊蚊媒控制關鍵環節。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