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罷免前夕盤點被強推或封殺的法案,可能有翻盤餘地?18 個本屆立院通過的爭議法案通關過程

讀+ READr

更新於 07月14日11:55 • 發布於 07月14日11:00 • readr
  • 第 11 屆國會運作至今,行政、立法關係緊張,目前政府機關與民進黨團已針對六項法案和預算案聲請釋憲,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若大罷免結果帶領新民意進駐國會,將優先檢驗其認定違憲的案件。
  • READr 也盤點了本屆所有在野黨有參與提案的議案,審查過程出現爭議的三讀法案共 18 個,主因是三黨在委員會、黨團協商的討論無共識,最後由在野黨靠人數優勢表決通過。
  • 在野黨同樣利用人數優勢,頻頻在程序委員會封殺民進黨立委的提案,本屆最高紀錄是「立委赴中需報備」相關法案,5月底前已遭擋案 360 次。
  • 面對罷免案帶來的新局,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認為,大罷免將帶入新民意,有助重建以規則為基礎的國會運作,推動朝野新合作。而國民黨國會助理則坦言,朝野對立根源在於執政黨缺乏溝通意願,許多爭議法案若早期充分協商,本可避免對立升高。
  • 朝野對立導致立法院議事規則頻遭濫用,包含逕付二讀、再修正動議等手段。民團批評,立法院長韓國瑜未堅守中立,加劇國會對立。大罷免後朝野協商是否能改善、國會是否能擺脫惡性循環,仍待觀察。

中選會日前公告,立委罷免案共 26 件成案,分別將在 7 月 26 日、8 月 23 日投票。各方陣營展開最後衝刺,例如集結 31 個罷團的「護國大遶境」行動,近日以徒步的方式走入各縣市遊行;國民黨則啟動反罷免「週週有造勢」活動,成立助講團到各地宣講並舉辦區域大型造勢,以一席都不能掉為目標。

2024 年總統與立委選舉過後,國會呈現三黨不過半的新局面,上任一年半以來,國民黨和民眾黨立院黨團展開密切合作,在法案表決上取得人數優勢,陸續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等具高度爭議的修正案,並大幅刪減中央政府預算;行政院則針對 7 案提了覆議,不過全數遭立法院否決。

而目前將進入三階投票的立委罷免案,全數皆為國民黨籍,投票結果可能改變國會席次,更有機會鬆動目前三黨不過半的情勢,法案的審議結果會不會翻盤?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回應,針對已三讀的爭議法案,過去黨團認為違憲的法案將會是首先檢驗的議案;但她強調,即使大罷免後民進黨有機會成為國會多數,也不會「想改什麼就改什麼」,必須透過民主討論的過程,讓新民意依照重新建構的國會運作規則,在和解跟合作的前提之下,逐項進行盤點。

我們盤點了本屆立委的所有提案,嘗試找出審查過程中出現嚴重歧異的案例,發現在野黨有提出修法建議且三讀通過的 86 個法案中,其中 68 個提案在委員會審查或黨團協商時都順利取得共識,並在院會和平完成二讀、三讀;但有 18 個在審查過程出現爭議。

這 18 個法案的爭議主因是三黨立委在委員會、黨團協商的討論無法凝聚共識,最後由在野黨以人數優勢,在院會表決闖關成功。包含國會改革相關法案、《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等 12 項修正法案都屬於此類。

值得關注的是,《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財劃法」和「憲訴法」部分條文的審議過程中,都曾經發生在野黨於院會階段提出全新內容的再修正動議,並在未經逐條審查的情況下表決過關的情況(看再修正動議如何包牌闖關」)。

以「憲訴法」第 4 條為例,最終通過的版本是民眾黨黨團所提出的再修正動議,其要求大法官因任期屆滿、辭職、免職或死亡,人數未達 15 人時,總統應於 2 個月內補足提名,然而當天的院會卻未針對新增的條文進行討論。

除了因持續的意見分歧,最後只能以表決定輸贏、爆出爭議的三讀法案;還有在野黨為了加快通過速度,將提案直接逕付二讀、跳過委員會審查階段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法院組織法》、《軍人待遇條例》部分條文等 6 項修正案。

最近通過的《法院組織法》修正條文,發起者是民眾黨黨團,其於 4 月 18 日首次排入院會,5 月 9 日院會決議自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抽出逕付二讀,之後經過兩次黨團協商皆無共識,最終於 6 月 27 日完成三讀。不僅司法院稱恐侵害訴訟參與人權益,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也發聲明批評,法庭錄音、錄影公開播送的立法粗糙,未來參與法庭活動的所有人,都可能是法庭影音被不當利用的潛在被害人。

對此,民眾黨官方粉絲頁在臉書上回應:「包括北律公會、民間司改會、法官與檢改團體紛紛跳出來反對,質疑法庭可能因此變成『流量秀場』。當年高喊改革的人,如今卻成為擋在改革路上的力量,究竟是擔心司法公正,還是擔心被看見的真相?真正該令人擔憂的不是法庭公開透明,而是眾多媒體名嘴與特定立場的輿論側翼。」

在野黨在國會以人數優勢取得議案主導權,行政院也有反制。行政院長卓榮泰去年至今以「修法結果窒礙難行」為由,針對 6 項完成修法的法案、以及「114 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陸續提出覆議,將原案退回立法院,請求再次審議,但全數遭立法院否決。

覆議失敗後,民進黨團跟政府機關隨後針對「國會改革相關法案」、「財劃法」、「憲訴法」、「選罷法」及總預算案聲請釋憲,其中「國會改革法案」已在去年 10 月宣判,憲法法庭認為,總統赴國會國情報告、調查權和聽證會的罰則等關鍵條文違憲,立即失效;其餘法案則因大法官人數不足無法開會,進度停滯。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政策部主任陳利益統計,民國 37 年至今,歷屆的行政院總共提出 20 次覆議,賴清德政府就佔了 7 次,可見行政和立法之間的衝突之深。他觀察過去一年半的兩院互動,立法院不願與行政團隊溝通是主要原因,但行政院在部分民生、財政法案上未提出自己的版本,也需承擔部分責任。

「作為助理,我也不喜歡黨團一直用表決來處理爭議性很大的案子,但黨團決定要這樣子做,其他委員也沒有說不的權利。」回顧過去一年半的國會紛爭,從第九屆就進入國會、國民黨籍立委法案助理志賢(化名)坦言,強硬用人數優勢碾壓爭議法案,就是不斷重演「法案三讀 → 行政院提覆議 → 執政黨聲請釋憲」的狀態,但作為個別立委,也只能配合黨團的決策。

志賢表示,有別於具高度政治性、常在院會以「人多就贏」決勝負的黨團提案,個別立委關注的法案較能在委員會階段充分討論,委員也願意聆聽行政部門的意見。例如日前引起全臺公憤的「剴剴案」,國會為此討論「兒虐致死」最重處死刑的修法可行性,法務部就曾提出疑慮,最後委員會決議,讓法務部在一個月內提出法制意見,提供立委在黨團協商時參考。

「立法院的生態就是這樣子,院會是院會、委員會是委員會,黨內的資深立委通常不會把院會的攻防帶進委員會,因為委員會就是一個比較專業做審查的環境;但院會就不一樣了,這裡就是一個表決的地方,就是政治攻防很強的地方,基本上看黨團要怎麼處理,我們就是配合。」志賢進一步說明。

除了已完成三讀的法案,在野黨有提案、且通過委員會審查,現在正處於協商冷凍期或結束冷凍期的提案共 15 個,其中有 4 案朝野意見極度分歧,像是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推動的「選罷法」修正案,主張立委罷免票數須高於當選票數,去年二度在委員會排審無共識,第三次審查時,國民黨團封鎖會議室,召委徐欣瑩 3 分鐘內即宣告審查完竣,藍綠立委爆發數波推擠衝突。

隨著大罷免案走向第三階段,這項修正案似乎找不到推動進度的適合時間點,根據華視新聞報導,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曾回應:「我個人覺得推那個再加一(編注:即選罷法修正案)沒有意義了,已經用不到了嘛。」志賢也提到,這種把議案送入院會、沒有很積極處理的法案,其實是各黨團慣用的議事手段,雖然高度爭議,但已不具急迫性,可作為未來討論議程時的談判籌碼。

結束協商冷凍期不久,《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在 7 月 11 日三讀,這項由行政院今年 4 月提出的草案,聲稱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政策衝擊,原本預計編列 4100 億特別預算作為強化國防、撥補臺電千億等用途,最後通過國民黨版本,明定每人普發現金 1 萬,且刪除臺電補助。

特別條例審查的時間點與罷免運動重疊,在野黨的回應與所提版本往往遭外界認定與罷免相關,「像普發現金是為了買票、反對行政院版是為了反對罷免。」志賢表示,國民黨對許多法案的態度始終一致,未因罷免案出現而改變,例如王鴻薇、賴士葆今年 2 月提《預算法》修法,未來超徵稅收、比率達一定程度就要普發現金,也是在罷免案獲得普遍關注前,就在推動的「還稅於民」方案。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則認為,在野黨立委在刪減、凍結中央政府預算時,聲稱是「貫徹民意代表監督政府的職責,把關預算有其必要性」,但在各立委罷免連署二階陸續達標之後,紛紛火速通過解凍案,可見受到罷免案影響。他判斷在投票日前,在野黨的議事攻防應該會趨於保守,避免去刺激罷免方更大的厭惡值。

立法院內的爭議事件,還包括民進黨立委的提案頻頻在程序委員會遭退回或暫緩列案。立委沈伯洋去年因應多位國民黨立委會見中國官員,政府與公民社會卻無從監督一事,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立委、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增列至「須經審核才能赴中的人員」,加上其他 11 位同黨立委所提版本,直到今年 5 月底,在程序委員會被在野黨提議暫緩列案 360 次,無法進入委員會審查。

對此,吳思瑤表示,新民意在罷免投票所展現的意志,應該會讓藍白兩黨在權力的行使上有所節制,既然國安是最高原則,「對於國安有正向意義的議案就不要再被擋,對國安有疑慮的,請國民黨該撤就撤了吧!」她還提到,過去認為應該撤回的議案,例如中配六變四、離島建設條例、臺海內海化,未來不用擔心會被在野黨逕行處理。

逕付二讀、修正動議真的是不好的手段嗎?張宏林解釋,這些規則立意良善,像是逕付二讀原本是針對一些朝野高度共識的法案,可以更迅速完成三讀而設計;修正動議則是讓立委在院會進行充分討論後,針對提案有缺漏處進行調整的機制。

張宏林提到,如今這些手段卻被在野黨濫用,甚至以再修正動議的形式直接表決一個全新的法案,這都是過去未曾發生過的事,「一直以來,立法院都存在錯用議事規則的情形,藍綠兩黨都是,但本屆國會真的比較嚴重,其中的關鍵就是立法院長韓國瑜。」

理應超脫政黨立場,為不同意見的雙方建立起一個溝通平臺的立法院長,張宏林認為韓國瑜多次背離議事中立,例如去年年底審議「選罷法」、「憲訴法」和「財劃法」時,韓國瑜在院會裁示「停止討論」,讓登記發言的立委無法上臺表述意見,接著又採用舉手表決,讓人民難以政治究責,在在加劇了立法院的抗爭。

陳利益也提到,國會三黨不過半,外界原先預期可以促成更多的討論空間,但過去一年半只看到民眾黨急速靠攏國民黨,二極分化的問題反而更加嚴重,黨團協商也幾乎失去溝通的功能。例如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主導的《法院組織法》修正案,在協商階段都不願調整直播的例外條件;直到院會階段,民眾黨所提的再修正動議才加上較多的限制,但此版本又是在最後一刻才出現,加深朝野的不信任感。

吳思瑤補充,民進黨完全執政時,雖然是國會多數,也會充分尊重少數發言的機會,而且立法院長不會沒有協商就表決,「當然最後還是會用表決來決定,但是該有的討論、協商該有的讓少數黨發言的過程都有做到,跟現在沒收討論、直接表決完全不一樣。」

即便是在議事程序上曾動用逕付二讀的手段推動諸如「公投法」修法,她解釋,後續的黨團協商也是討論超過 5、6 個小時,不同於韓國瑜流於形式地主持會議。

不過,在立法院待了 5 年多的志賢感受到的是,過去一年半執政黨在溝通上的努力並不夠,在野黨有時提出法案或預算案,其實是希望執政黨能透過協商來換取其真正要爭取的東西;這一屆很多法案本質上不是那麼有爭議,但是很快就被拿去政治操作,導致審查困難,主管機關也缺乏溝通動力。

至於大罷免之後,臺灣的政治環境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志賢認為變數太大,一切還很難斷言,「大罷免成功了,搞不好也不需要繼續釋憲,民進黨重提一次修正案,就直接過了;大罷免失敗了,在野黨就變得很有底氣,會不會以絕對的民意要求行政院接受立法院的提案?或是行政院還是繼續用高強度的抵抗方式?還有很多有趣的變化。」

吳思瑤表示,她個人的期待並不是讓民進黨重回國會多數,而是重新建構一個依規則為基礎的國會,務必要讓朝野是一個新的運作方式、新的和解、新的合作開始,「我們不會讓沒有討論、直接表決的這種(行為)重蹈覆轍,不會再讓政治的意識形態來決定法案的好壞。當新民意有了共識之後,再進一步討論哪些議案確實有違憲或傷害人民權利,需要重新檢視。」

相關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離奇!高雄司機「公車內暴斃」卡路中 死因仍成謎

三立新聞網
02

曹興誠稱「823讓民進黨去努力」 綠黨團回應了

上報
03

竹縣五峰雙龍瀑布 溯溪教練捲入「翻滾流」溺水死亡

自由電子報
04

726大罷免慘敗!美學者分析華府態度 預測823第二波投票結果

自由電子報
05

大罷免慘輸 沈伯洋認協調不力:我做得不好、錯在我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2

靈光明靈
7/26 星期六 ,蓋右邊 「不同意」 7/26 星期六 ,蓋右邊 「不同意」 7/26 星期六 ,蓋右邊 「不同意」 樓上招樓下,厝邊隔壁,7/26ㄧ起出來投票,蓋「不同意」。
07月15日03:43
沈茂雄
民進黨一黨獨大時不也是靠表決碾壓嗎!輸不起還翻桌的就是民進黨
07月15日07:33
Hai
我看在野黨所通過的法案,有什麼特別離譜的地方嗎?例如:擴大立委職權、財劃法、重大法案法庭直播(不都是民進黨之前支持的嗎?!)😆
07月15日07:32
翊云
螃蟹橫行亂世不知道要如何形容這麼敢一堆綠畜助紏為虐每次大小選舉都是靠李妓蛹大作票已經如火純青了只是用嘴巴講一講根本不用費力就817疫情爆發就搞死數10萬了不像大貪扁作票大費週章費 如今滅台末日來臨了
07月15日07:29
文哥
廢話還真是他**多
07月14日22:14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台北90歲嬤思鄉情難耐 南下徒步10公里「尋根」家人嚇壞

TVBS

攀登加里山受困鳳美溪 消防員渡溪救援失溫山友

中廣新聞網

快訊/宜蘭頭城連2起土石坍方!土堆、落石慘擋道 驚悚畫面曝光

三立新聞網

〈社論〉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難以為所欲為!

中華日報

竹縣五峰雙龍瀑布奪命 溯溪教練捲入翻滾流溺斃

中廣新聞網

〈 府城廣角鏡 〉關稅協議日本對美國大開放,台灣呢?

中華日報

黃金海岸溺水失蹤學童 仍未尋獲

中華日報

歸仁警5天取締11起酒駕

中華日報

心情不佳持菜刀閒晃 男被逮

中華日報

男子獨自進風美溪「溯溪滑倒受困」!有寒冷失溫症狀 警消搶救拒送醫

CTWANT

盧秀燕「最快下周」表態選藍黨主席? 反朱派喊「全力催促」

EBC 東森新聞

綠執政9年》傳產業者示警:「保台」作為給0分 相對剝奪感太嚴重

自由電子報

台大經濟系鄭秀玲重批黃國昌「誤國誤民」籲推不分區立委罷免機制

新頭殼

特稿》罷免志工的失落 靜默的賴清德跟民進黨高層能接住嗎?

風傳媒

鄭秀玲批黃國昌迷失在權力追逐 籲國人勿信他滿口謊言

自由電子報

大罷免失利,綠營2028未必是賴清德?醫曝另一個人選:對決盧秀燕很有看頭

風傳媒

中鋼114年1至6月合併稅前淨損15億6763萬元

NOWnews 今日新聞

人蛇驚魂!台東婦聽「嘶嘶」聲探頭嚇壞 竟是眼鏡蛇闖家門

TVBS

國民黨啟動黨主席改選 基層將力促盧秀燕表態

中央通訊社

館長今赴澳門再嗆賴清德 綠委反問:去中國敢批習近平?

民視新聞網

菲勞利剪狠刺 女友臥血街頭

中華日報

戲水遭浪捲 少年遺體尋獲

中華日報

高雄公車清晨「詭停快車道」 司機癱倒車內叫不醒…送醫不治

太報

男嗆店家 墾丁大街爆鬥毆

中華日報

診所招牌掉落砸6機車

中華日報

台灣合唱團赴日遭撤國旗!黃捷怒揭「欺凌手段」嘆:中國又來了

民視新聞網

726大罷免慘敗!美學者分析華府態度 預測823第二波投票結果

自由電子報

YT不實報導!南市府嚴正澄清並籲善盡查證責

NOWnews 今日新聞

台中潭子住宅大樓疑似廚房起火火警 6人預防性送醫

中華日報
影音

濃煙圍困! 台中潭子大樓火警 7樓婦險跳樓求生

EBC 東森新聞影音

濃煙圍困! 台中潭子大樓火警 7樓婦險跳樓求生

EBC 東森新聞

不與邪惡妥協! 鷹爸籲政院「堅拒執行違憲法案」:逼在野恢復憲法法庭

太報

父親節安全行南警提醒聰明防詐與安心守護

勁報

財經名人狂遭詐諞冒名 這4大關鍵字勿輕信

NOWnews 今日新聞

遭指為「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共同主持人 北市大副教授發聲明否認

民視新聞網

新竹五峰雙龍瀑布溯溪 教練救學員溺斃

TVBS

青年前行、全力出擊 竹市青年事務委員交流延續參與公共事務行動力

勁報

氣瓶倒下壓傷腳背! 台籍遊客遭馬籍教練賞巴掌

EBC 東森新聞

中國邀川普、普丁一同閱兵?明居正還原勾結蘇聯史實:想搶奪抗戰話語權

風傳媒

館長將在中國設總部!網酸「體驗養套殺」:去對面會賺?

民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