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將華為、中芯納入出口管制清單 分析師:化被動為主動
經濟部基於防止武器擴散、國安等考量,將華為、中芯國際等中企納入出口管制清單。分析師今天(16日)指出,此舉自是配合美國抗中大戰略,更重要的意義是「化被動為主動」,從呼籲廠商不要踩美方紅線,進而主動將中企納入管制,此事對台廠衝擊應有限;另一名分析師則認為,據統計,有超過30家台廠擔任華為供應鏈,累積交易金額至少新台幣數百億元,勢必有一定的衝擊。
經濟部15日晚間對外證實近日已召開跨部會會議,檢討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基於防止武器擴散及其他國安考量,新增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緬甸、中國大陸涉及武擴活動等601個實體,其中包括華為、中芯國際等中企。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16日指出,從蔡英文政府到現在的賴清德政府,都採取明確的親美戰略,先前美方已頒布半導體設計軟體工具EDA禁令圍堵中國,此次台灣將華為、中芯國際納入管制清單,自然是配合美國的抗中大戰略,且是化被動為主動。他說:『(原音)但是從過去的被動防止,讓企業自己要求他的客戶端不准出給中國等相關聯盟,到現在主動的防止,從被動變成主動,對台灣相關企業,本來有在相關的供應鏈上面,可能要更加的小心這個規則,移轉他的客戶、分散風險,然後甚至還有生產地等。』
林偉智認為,台灣此次納入2家指標性中企是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效果,因為中國仍可能設法透過第三方、間接取得台灣的科技產品,且美方對中國管制措施在前,台廠多不會踩美方紅線;也就是說,此次台灣更新清單,對台廠的衝擊應是有限。
不過,資深產業分析師陳子昂表示,美中科技脫鉤形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據統計,這些年有超過30家以上台廠低調擔任華為供應鏈,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數百億元,如今台灣正式將華為、中芯國際等中企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對這些台廠勢必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陳子昂也強調,未來在美中對抗、國防安全考量下,台廠已難再有過去於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利多,勢必得要選邊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