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是來自廣島的孩子嗎?戰後80年,日本推出戰爭與和平相關繪本
【出版新訊】
日本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80年前,日本經歷了慘烈的戰爭,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殺傷力巨大且不可逆的原子彈,這場戰事不僅奪走了無數人的寶貴生命,也讓倖存者留下深刻的身心創傷。慘烈的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遺留下來的痛苦和悲傷至今仍未消退。戰後80年,許多日本童書出版社不約而同,紛紛推出了與戰爭、和平相關的繪本,一方面保留了集體的歷史記憶,一方面也幫助未經歷過戰事的新一代讀者反思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中,那些逝去的生命,永遠無可取代的故事。
➤《當我還小的時候》(わたしがちいさかったときに)為日本第一本專為兒童及青少年而寫的戰爭繪本,1967年出版至今已有58年。繪本文字取自《原子彈下的孩子:廣島男孩和女孩的呼喚》(原爆の子:広島の少年少女のうったえ)文集,這本書記錄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失去親人的孩子們透過詩歌和散文所寫下的生命回憶錄,作為戰爭的見證,並由親身經歷過廣島原子彈爆炸的長田新編撰成書,繪本交由擅長刻畫兒童神韻的岩崎知弘(いわさきちひろ)繪圖,將原子彈爆炸後孩子們的話語及殘酷的現實連結起來。
➤「8月6日,我還沒去上學,在附近的澡堂前玩要。清ちゃん(醬)要我去田裡摘些花,我就去摘了。突然間,我被強光照射到,我嚇了一跳,好想回家,結果,我的眼睛裡扎了很多針,完全看不清楚自己是在哪裡。我急著想回家的時候,撞到了一棵樹,睜開眼睛時,四周一片黑暗。這時,奶奶抱起弟弟跑開了,我也跟著奶奶,一起往學校走去。妹妹也在學校,我們四個人擠在一起……」(小學四年級,原爆時剛滿4歲,佐藤明之)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我在做什麼……》(1945年8月6日あさ8時15分、わたしは)本書收錄了親身經歷原子彈爆炸的孩子們的話語,透過兒童文學家阿萬紀美子(あまんきみこ)、詩人Arthur Binard(アーサー・ビナード)、當時執筆的作者小川俊子的文字,以及岩崎知弘的繪畫,讓過去與當下緊密相連,獻給所有活著的人。繪本跨越了時間的流逝,讓我們與當時面臨戰火的孩子們再次相遇,共同思考我們的今天和未來又該如何生活。
童心社)" />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我在做什麼……》內頁(圖片來源:童心社)
童心社)" />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我在做什麼……》內頁(圖片來源:童心社)
本書由童心社編集部、來自廣島的平山(ヒラヤマさん)擔任編輯,她回憶起小時候,每年的「原爆之日」上學時,「我們會為戰爭死去的生命默哀,並學習和平。與其他地區相比,我覺得我有更多機會思考戰爭與和平,但說實話,8月6日去上學對我來說仍是個沉重的日子。我不禁想像,『如果當時我在那裡會發生什麼事?』我認為讓現在的孩子理解80年前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孩子們的話語,至關重要。因此,我從《當我還小的時候》精選了一些散文。這6篇文章的作者是原子彈爆炸時還在上小學的孩子,或是寫作時還在上小學的孩子。這次,我想讓這本書即使是孩子也能讀懂,所以還收錄了一些在幼兒時期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孩子們寫的文章。」
繪本裡,每個孩子對於原子彈爆炸的體驗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家玩耍時被擊中,有的孩子雖然透過疏散躲過了原子彈的襲擊,卻在爆炸中失去雙親,「每個故事都充滿悲劇色彩,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突然被奪走,他們面臨了死亡的威脅。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心依然隱隱作痛。」
編輯平山於今年春天造訪安曇野知弘美術館,參觀「戰後80年:岩崎知弘與世界繪本藝術家,透過繪本傳遞和平」展覽(戦後80年 ちひろと世界の絵本画家たち 絵本でつなぐ「へいわ」,目前正在東京知弘美術館展出)。一位失去雙親的少年看向遠方的側臉畫像與中森敏夫(原爆時他6歲,寫這篇文章時他上小學6年級)的文章並列,令她印象深刻。
「製作繪本的過程中,我曾多次看著這幅畫。當我站在畫的面前,與它面對面時,我感覺自己終於與它相遇了。那裡真的有一個少年。岩崎知弘說,她也是逐一面對孩子的文字,痛苦並努力地畫圖。我認為她的畫之所以擁有如此強大的存在感,是因為她捕捉了孩子們真實的自我,並賦予了他們靈魂。」身為家長的平山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跟孩子們談論戰爭,因此她誠摯地鼓勵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因為圖畫書也是通往和平的橋樑。
➤「看看你們身邊,有來自廣島的孩子嗎?」《朗讀詩:廣島的孩子們》(朗読詩 ひろしまの子)以這樣的提問開始。這首詩的作者為反戰詩人、藝術家四國五郎,他長年透過詩歌倡導和平,這是他為1980年8月6日舉行的世界反原子彈及氫彈大會而創作的詩篇,並在現場親自朗讀。「廣島的孩子們圓圓的臉蛋,澄澈的眼睛,正在注視著你。」當美軍投下原子彈,這些孩子們瞬間融化了,他們被炸飛、被撕裂,被建築物活活壓死,「這些孩子以人類所能想像得到最恐怖的方式死去了。」聆聽著逝去的孩子們的無聲哀求,四國五郎呼籲世人承諾不再重蹈覆轍、引發戰爭。然而,奪走年輕生命的戰火仍在世界各地燃起,廢除核武的目標也尚未實現。
Amazon)" /> 《朗讀詩:廣島的孩子們》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Amazon)" /> 《朗讀詩:廣島的孩子們》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Amazon)" /> 《朗讀詩:廣島的孩子們》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這首詩強烈地呼籲人們注意那些被無情的戰火奪走生命的孩子,在烏克蘭和加薩等地的衝突持續燃燒之際,長谷川義史將四國五郎這首詩改編成繪本,謹記二戰結束80週年。戰爭爆發前,原子彈爆炸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們也過著各自的日常生活,然而,這些美好的瞬間被奪走的恐懼令人感到心碎。閱讀繪本,思考和平,這本書也是適合小學低年級兒童閱讀的故事。
廣島的孩子們依然和那天一樣
媽媽奶水的香味還留在我的臉頰上
我不能吃蛋糕或巧克力/我甚至無法問問題
我還是好餓喔/就跟那天一樣
繪本作家長谷川義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這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像,只有四國五郎才能想像得到。如果不把它做成一本圖畫書,我會後悔的。」他心有所想,雖然對創作繪本感到焦慮,仍多次前往廣島,勾勒出城市景觀,查閱了那些遇難、命喪原子彈下的兒童肖像資料,最終構思出繪本的核心概念。然而,長谷川義史完成的圖畫沒有過於殘酷的畫面,「該如何傳達那些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我想畫下孩子們燦爛的笑臉。穿著校服去上學的男孩和女孩,在小巷裡玩耍或爬樹的孩子,牽著弟弟的手的姊姊。」這些溫暖的畫面傳達了戰爭與日常生活的交織,一不小心就會瞬間被奪走的未來。
➤「有些戰爭經歷,如果現在不去傾聽,就會被遺忘。」繪本作家堀川理萬子歷時3年的力作《日本處於戰爭之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兒童》(いま、日本は戦争をしている——太平洋戦争のときの子どもたち)正是源於這般迫切的思考。4年前,她直面戰爭的契機出現了,當時,堀川理萬子聽著90多歲的父親詳細講述了戰爭的記憶,於是她創作出兩幅畫和一篇文章,在一次公開展覽中獲得獎項。
Amazon)" /> 《日本處於戰爭之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兒童》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Amazon)" /> 《日本處於戰爭之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兒童》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Amazon)" /> 《日本處於戰爭之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兒童》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今日,隨著80年前親歷戰爭的一代相繼逝去,「記憶的傳承」成為當代重要的課題,這本繪本完全體現出堀川理萬子想要以插畫和故事的形式,記錄歷史記憶的決心和堅持。太平洋戰爭期間,孩子們的感受如何?他們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本書透過孩子們的視角回顧當時的戰亂生活,使得「戰爭是什麼?」這個問題跨越世代,變得更加真實。
一個早晨,鄰居們在慌亂中奔赴戰場,無助的人們在熊熊烈火中逃亡,人們扛著鍋碗瓢盆等家當,戴上防空頭巾,進入暗無天日的世界。堀川理萬子說,「我訪問了來自沖繩、廣島、長崎、滿洲、薩哈林島、北海道、東京、岩手、靜岡、三重、長野、茨城和山梨,總共17位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有人兒時經歷過空襲、原子彈轟炸、地面戰,被遣返和被疏散,也有留在中國的日本僑民。」繪本長達128頁,透過65個故事,追溯了17位經歷過戰爭的孩童的生命記憶。堀川理萬子以第一人稱書寫,使用了方言和兒童的口吻,看著圖畫閱讀文字時,彷彿一個一個孩子就在我們的耳邊說話。
《日本處於戰爭之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兒童》透過兒童的視角傳達出戰爭的不公和現實,堀川理萬子與這些童年時期經歷過戰爭的人們反覆對話,更加了解在那段殘酷而悲慘的日子裡發生的微妙事件,並對戰爭提出了質疑,「這些經歷過艱難歲月的倖存者,如此充滿活力與勇氣。如今,戰爭也成了當下的『現實』問題,不妨在閱讀本書的同時,一起想像,我們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她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2025-08-10 09:00 童書書房, 戰後80年, 岩崎知弘, 當我還小的時候, 原子彈下的孩子,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我在做什麼……, 朗讀詩:廣島的孩子們, 日本處於戰爭之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