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 時代的總經理在思考什麼?鴻海姜志雄、台灣大林之晨揭對 AI 衝擊看法
2025 年是 AI Agent(代理式 AI)進入大眾視野的一年,這些能自主決策、行動的 AI Agent 正逐步走入企業流程,成為「數位員工」。然而,這也代表企業組織、工作者將迎來重大變革,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全球 41% 企業表示由於 AI 發展,預計未來 5 年將裁減人力。在 AI Agent 浪潮下,企業管理者如何看待背後衝擊,又如何帶領組織與 AI 共處、適應新變化?
鴻海姜志雄:你必須拋棄你的管理事務,投入價值工作
「你的組織會更扁平化,不會疊床架屋,因為中間的 messenger(傳話者)沒有了。」在 TechOrange 舉辦的 AI Agent 知識工作革命論壇,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 AI 表示,AI 本身就是問題解決者,不只將讓「傳話小弟」角色減少、更讓中階職位如經理、科長的界線變得模糊,因為 AI 能讓所有會使用它的人具備相同的知識水準。
這也帶來工作內容的重心轉移,姜志雄表示,這造就「你必須拋棄你的管理工作,追求你的價值工作,去 trigger(刺激與創造),」而這是鴻海內部高層所樂見的方向。他也分享,鴻海過去 50 年來建立了「六流、四管、三層」共了 72 個面向的工作流程,現正全數導入 AI Agent,終極目標是打造 72 個 AI Agent,目前進度已來到 70 ~80%。
姜志雄表示因為 AI Agent,工作流程從人與 Excel 資料手動工作,變成人與「平台」工作,使得整個流程縮短 30%、效率提升 30%,總體效益達 60%。他與 TechOrange 分享,結合運用鴻海的資料數據,生成式 AI 技術能在平台中生成重要資訊提供決策參考,「數據我們把它當成和稀土、黃金、石油一樣重要。」
台灣大哥大林之晨:企業正進入「逆分工」時代
談到如何將 AI 導入組織,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在論壇中指出,其組織在半年前開始推動內部員工學 AI,首先要求 400 位主管在今年上半年必須學會 AI ,並做出 Demo 實際應用示範,最後在 7/1 內部成功舉辦 Demo Day。
不過,這只是台灣大哥大讓所有員工精通 AI 的「超人計畫」一部分。林之晨分享,這是一項為期三年的計畫,將員工分為四類進行 AI 升級,包含 IT 工程師、客服人員、門市同仁、後勤同仁。他表示,外界好奇為什麼台灣大哥大可以這麼快導入 AI,他笑著說背後秘密是在第一年從主管階層開始推動學 AI,而不是從基層員工開始。
談及 AI Agent 對組織帶來的衝擊,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用了一個名詞:「逆分工時代」描述。他表示,在工業革命發展中,大家將專業領域分得越來越細,每個人都變成一個非常小的次領域的專家,但是 AI 將快速逆轉這種分工模式,「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必須變得很斜槓,對於人類不同的知識、文化底蘊的認識,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當一個有想法的人搭配 AI,就能做到傳統專業分工才能完成的工作,矽谷也出現所謂「一人創業家」。林之晨認為這是必然的趨勢,並指出未來創造價值的工作中,需要的人類數量將越來越少,「絕大多數人不需要做傳統的工作,我覺得這一天一定會來臨。」不過他強調不需為此緊張,因為「人一定要工作」可能只是目前這一世代的觀念。
作為總經理,每天都在想什麼?
當被問及身為總經理,AI Agent 時代下每天都在思考些什麼?姜志雄表示,他每天都在想有 AI 真好,因為 AI 不只是「copilot(副駕駛)」,還是「cothinker(協思者)」。不過,當被詢問萬一 AI 一直吹捧他怎麼辦,姜志雄提及自己會使用 3 種 AI 工具而不只聽單面資訊,並表示可以將 AI 當作諸葛亮,而且即使是諸葛亮有時也會吹捧劉備,但重點在於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因為最終決定權不在 AI 而在劉備(自己)。
林之晨則回答,當能把一部分的事情外包給 AI 做,他思考的是人們行有餘力可更加關心台灣處境,思考台灣下一步做什麼,即便在這場全球 AI 博弈之中,台灣目前佔據優勢位置,都可以思考如何「在每一個行為當中,幫助台灣取得更好的戰略地位。」
姜志雄對此也表達同意,當 AI 能讓人類多出 30~60% 的時間,人們可以站在地球村的角度來去綜觀思考、關心世界,而在個體方面,他建議可以多與人際交流等,這些行為對於創新、創意都會有幫助。
◆ 歡迎搶先預約|收看「AI Agent 知識工作革命論壇」演講精華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TechOrange》。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