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戒菸最高增 15 年壽命!醫籲抽菸者循正確方式戒菸
吸菸已被證實與多種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有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長顏啟華表示,越早戒菸越好,如 30 歲戒菸將增加 10-15 年壽命,40 歲戒菸增加 9 年,60 歲戒菸增加 3 年,因此呼籲民眾循正確方式戒菸,而非借助電子煙等旁門左道,避免反而增加罹病風險。
據國健署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結果,台灣成人吸菸率自 97 年 21.9%降至 113 年 12.8%,然戒菸率仍有進步空間。今(26)日顏啟華公布 2025 年戒菸習慣調查,針對曾有紙菸或電子煙習慣的 18 歲以上民眾,蒐集 330 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83.3%曾嘗試戒菸,失敗主因為吸菸已成習慣或生活儀式感、戒菸動機不足導致意志力不夠堅定、無法克服菸癮帶來的戒斷症狀,包括焦躁、煩躁、注意力下降。
電子煙無助戒菸,反增肺癌罹患風險
然調查也顯示,65%曾嘗試以電子煙戒除紙菸,卻可能淪為紙菸、電子煙雙重使用者,其平均戒菸次數為 2.46 次,較只使用單一菸品者高,顏啟華引用國外研究指出,雙重使用者罹患肺癌風險較不吸菸者高 4 倍,較只使用紙菸者高 1.47 倍。
電子煙雖在台灣被全面禁止,但顏啟華表示,其危害卻被民眾低估,認為電子煙缺乏刺鼻氣味、不含焦油成分、無法清楚計算用量而讓人覺得抽得不多;據推估,2024 年全台 18 歲以上者有 20 萬人為電子煙使用者。
戒菸方式百百種,醫病共決個人化治療
顏啟華說,單靠意志力的戒菸成功率僅 3-5%,須搭配其他正規治療,如戒菸諮詢、戒菸藥物或兩者混合。戒菸藥物可分為尼古丁替代療法和非尼古丁藥物,其中前者為最常見的輔助方法,若有口腔問題、皮膚敏感,可經醫師處方改使用非尼古丁藥物。
大樹藥局楊梅大成店長黃柏諺表示,尼古丁替代療法透過補充低於上癮劑量的尼古丁,舒緩戒斷症狀,並逐漸降低劑量,緩步邁向戒菸。目前尼古丁替代療法可細分為 4 類,包括菸癮來襲時,能快速見效的噴霧;每日服用 8-12 錠的咀嚼錠,適用想讓口腔忙碌者;每日使用 8-12 錠的口含錠,適用不方便咀嚼者;每日使用一片的的貼片,適用想低調戒菸者。
顏啟華表示,雖尼古丁貼片效果可維持 16 小時,但菸癮發生僅於幾十秒內,若作用過慢會來不及,故建議再搭配速效尼古丁噴霧雙管齊下,戒菸成功率可提高 34%,建議民眾可與醫師討論,針對個人需求與菸癮程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戒菸方式。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