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療科技x運動指導 助血友攜手邁向健康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1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昱僑報導
醫療配合運動,即時調整訓練策略,讓病友安全又有效率地進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昱僑報導】血友病在許多人心中等同於「脆弱」「受限」的疾病,過去由於治療藥物的不足與出血風險的恐懼,血友病患往往被教導「盡量不動」以避免受傷,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周聖傑主治醫師分享,過去血友病的治療效果有限,藥物也幾乎沒有健保給付,所以血友病病友只能在出血才治療,隨著醫療科技的突飛猛進,以及運動科學的介入,血友病患的生活已不再是被動地等待出血,而是主動地追求健康的身體,運動教練施孟毅也提到,有醫師在訓練現場提供評估與心靈支持,更能讓血友們安心運動。

從「出血才治療」到「預防性治療」

回溯至二、三十年前,血友病的治療狀況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藥物製劑效果不佳且不易取得,導致病患多半只能在出血事件發生後,才進行靜脈注射止血,這種被動的「出血才治療」(On-demand Treatment)模式,讓病患長年處於高風險中。每一次的出血,特別是關節與肌肉內的出血,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些反覆的出血不僅導致慢性關節病變、疼痛與行動不便,更深植了「血友病患不該運動」的觀念。

在那個時空背景下,醫師與家屬的衛教核心,都是圍繞著如何避免受傷,「運動」這個對一般人而言是維持健康的必要習慣,對血友病患來說卻是危險的代名詞,病患被叮囑要遠離任何可能造成跌倒、碰撞的活動,甚至被禁止進行體育課,這種長期以來的觀念教育,雖然出於保護,卻也剝奪了病患成長與發展的機會,使得許多病患身體孱弱、關節受損,更因缺乏運動而產生肥胖等次級健康問題。

近十年來,長效型凝血因子製劑的問世,改變了血友病的治療模式。現今的治療核心已轉為「預防性治療」(Prophylactic Treatment)。病患只需定期注射凝血因子,就能將體內的凝血因子濃度維持在相對安全的水平,有效降低自發性出血的機率,這種積極主動的治療策略,讓過去被視為禁忌的「運動」重新回到血友病患的生命中。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周聖傑醫師說道:預防性治療讓血友病患的關節與肌肉得以在較少出血的環境中發展,為後續的運動訓練打下堅實基礎。這場觀念的革命,不僅是治療方式的改變,更是生活模式的再造,它讓血友病患從被動的「患者」轉變為主動的「健康管理者」。

強化關節肌肉,打造身體防護罩

血友病患的運動,並非指鼓勵他們從事高衝擊性的籃球或足球,而是學習正確的運動,恢復生活功能以及強化保護關節的肌肉,從而減少出血的風險。

想像一下,一個長期缺乏運動的血友病患,其肌肉量不足、關節缺乏支撐。當他輕微扭到或碰撞時,沒有強健肌肉的保護,關節就容易受到衝擊而發生出血。相反地,如果透過適當的運動訓練,強化了關節周圍的肌肉,這些肌肉能發揮緩衝與穩定的作用,即使遇到輕微的外力,也能有效保護關節,降低出血的可能性。

運動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它不僅能增強肌肉、保護關節,還能改善心肺功能,維持健康的體重,減少肥胖帶來的額外關節負擔。更重要的是,運動能提升病患的自信心與生活品質。當他們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再是脆弱的,而是充滿力量和活力的,那種正向的心理轉變,對於長期與疾病共存的病患來說,是無價的資產。

然而,從「完全不動」「開始運動」,這段路並非一蹴可幾,許多病友因為過去的恐懼與觀念,對運動抱持著高度的戒心,有些人則可能因為一時熱衷而過度運動,反而造成受傷。這凸顯了專業運動指導的重要性。
運動教練施孟毅提到,許多從未運動的血友病患,一開始熱血地投入,結果因姿勢不當或強度過高而拉傷,這類經驗往往反而會讓他們退縮,甚至回到過去的「不運動」狀態。因此,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且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才是血友病患運動的最佳策略。

精準掌握身體數據,量身打造運動計畫

在血友病的運動指導中,醫師只能憑藉經驗與病患口述來判斷其身體狀況;如今,精密的儀器與數據分析,能為運動計畫提供更科學、更個人化的依據。

在臺大醫院血友病中心與運動教練合作的課程中,每次運動前,教練都會獲得一份詳細的病友名單,上面清楚標示著病患的「易出血部位」與「容易不適的地方」。這份名單不僅是醫師與教練溝通的橋樑,更是為病患量身打造專屬運動計畫的藍圖。

以關節為例,如果一位病患的膝關節曾反覆出血,那麼在設計運動時,教練會特別注意避免對膝蓋造成過大壓力,並專注於強化周邊的股四頭肌與小腿肌,透過科技輔助的動作分析,教練也能即時糾正病患的不良姿勢,避免因代償性動作而造成額外的傷害。

此外,心理層面的引導同樣重要,許多血友病患身上出現皮膚表層下有微小出血,即便沒有腫脹或疼痛感,仍會對病患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醫師在現場提供判斷以及評估,讓患者能夠安心運動,讓他們理解這些微小出血在是可控的,並不會影響運動的安全性。

跨領域合作由醫師負責醫療診斷與治療,運動教練負責運動指導與動作修正,兩者各司其職,卻又緊密合作,共同為病患的健康保駕護航。

跨領域合作的力量:血友病照護的未來新模式

這種模式也賦予了病患更大的自主權。他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治療,而是成為自己健康的主導者,學習如何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選擇適合的運動,如何與醫療團隊溝通。讓病患從生理與心理上都變得更強大。

施孟毅教練表示:「醫師很有想要把一些可以幫助到這些病友們的專業給帶進來,然後把它做整合,於是才有了現在這個課程。」
這種跨界的合作,正是新一代血友病照護的核心精神。它打破了傳統醫學的界限,將健康的概念從醫院延伸到生活,從治療延伸到預防與照護,幫助血友病患得以擺脫疾病的束縛,重新掌控自己的身體。

【延伸閱讀】

從需求性到預防性治療 長效藥物助血友病患者過上自由生活

A型血友病7月起健保擴大補助 每年最多可少扎91針!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