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談判未定 川普要首爾投資4000億美元 李在明拋投資美造船業2000億
8月1日美國對等關稅豁免截止前,越南、印尼、菲律賓、日本、歐盟都已經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首爾卻面臨困境,7月25日的高層會談在最後一刻被取消,29日會談被美國獅子大開口。
韓媒報導,首爾考慮仿效日本,將承諾對美國造船業投資2,000億美元,但是美媒披露美國商務部長「開金口」,要南韓承諾投資4,000億美元,才會把關稅從25%降至15%。
25%關稅可能會重創南韓經濟
韓媒評論認為首爾若沒有談成15%關稅,25%關稅可能會重創南韓經濟。據國家智庫預估,如果未能達成最終關稅協議,依賴製造業和美國市場的南韓實質GDP可能縮水0.4個百分點。
綜合《彭博》與韓媒《中央日報》報導,南韓三位經貿官員7月29日在華府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舉行兩小時會談,試圖達成貿易協議,希望避免25%關稅。
本周二赴美國談判的南韓經貿官員,包括財政部長官具潤哲、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金正官、以及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
知情人士透露,作為一項貿易協議的一部分,美國和南韓已討論成立一檔基金,用於投資美國計畫。據悉,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與南韓的會談時提出400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盧特尼克在與日本會談時向川普提出同樣的金額,但是川普最終塗改投資金額,提升至5500億美元。
日本GDP規模(4.2兆美元)是南韓(1.7兆美元)的2.5倍,因此,對南韓來說,做出與日本等值的投資承諾,似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若關稅25%,南韓車商將輸在起跑點
然而,日本和歐盟均說服川普政府將基準關稅降至15%,迫使南韓仍然急於效仿經貿對手日本、歐盟,首爾考慮拿出現金投資美國,來滿足美國需求。
南韓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具潤哲與美國財長貝森特的會談原定於7月31日舉行,距離8月1日豁免期限僅剩一天,時間緊迫更是加劇不確定感覺,也引發韓國人民質疑和不安。
根據多家韓媒報導,南韓寄望南韓造船業的強勁實力,並提議對美國造船廠投資2,000億美元,以換取美國降低對南韓汽車和其他商品的關稅。
南韓的汽車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推動這項提議,南韓車商的成長依賴北美龐大的休旅車(SUV)和轎車市場,由於南韓現代、起亞製造的汽車具有成本競爭力,在美國建立強大的市場占比,但是隨著美國新關稅即將實施,這種優勢可能會發生變化。
如果首爾無法很快與川普政府達成類似協議,南韓汽車製造商將面臨美國25%的關稅,但是日本、歐洲對手車商的關稅少了10個百分點,為15%。
南韓造船廠願投資美國2千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南韓國會議員急於推動與美國達成協議,根據了解,首爾考慮效仿歐盟和日本與華盛頓達成商業協議的方式:承諾投資美國。
為達成貿易協議,日本承諾對美國境內晶圓、造船等戰略產業投資5,500億美元;在川普總統任期結束前,歐盟承諾採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商品,另外還要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
仿效日本、歐洲的作法,首爾考慮瞄準美國造船業的投資計劃,金額在2000億至4000億美元之間,南韓當地報導的金額不一,這將促進美國造船廠的世代變革,首爾不僅承諾大筆投資,還特別強調南韓造船業是最好的商業夥伴,可以轉移尖端技術給美國同業。
分析師很快指出,投資造船業要取得成功,還需要更多努力。 「即使南韓造船廠願意投資,但是美國欠缺技術熟練的勞工,在美國確保生產力也會十分困難,這是政府需要在談判時候解決的問題。」海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鐘瑞告訴韓媒《中央日報》。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