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開發流程】AWS 推出 Kiro 平台,讓 AI 成為「主動」寫程式的夥伴
當 AI Agents 正加速改變軟體開發模式,AWS 也開始在這場競局中擔任制定新規則的角色。近日 AWS 推出由 AI Agents 驅動的全新開發平台 Kiro,其內建的 AI Agents 能主動協助開發者拆解任務、執行測試與優化邏輯,將過去以 AI 「輔助」程式開發流程的模式,轉變為「主動協作」的新方式。
Kiro 的設計宗旨之一,就是為了解決目前開發現場普遍存在的「Vibe Coding」現象——也就是缺乏規劃、憑直覺下手的寫程式方式。儘管這樣的做法可以快速編寫程式碼,卻往往導致技術債堆積、維護困難,讓團隊在後期擴充或除錯時付出更高成本。未來,透過 AI 的深度介入,Kiro 將重新定義開發者與 AI 的關係:AI 不再只是輔助編寫程式碼的工具,而是真正具備任務分工並執行工作的團隊成員。
Kiro 的五大關鍵功能
除了在開發流程開啟主動式協作的模式,Kiro 在其實際操作層面也導入多項創新設計。根據《CRN》報導,Kiro 具備五大關鍵功能,首先是「 Specs (規格)驅動開發流程」。例如開發者可以透過自然語言或圖示描述意圖,Kiro 便能依照這些資訊生成對齊需求的程式碼,減少不停調整 prompt 的時間。
第二是「 Kiro Hooks 可以自動處理所有準備工作」。Kiro Hooks 可以自動處理多種任務,包括生成文件 、撰寫測試和進行性能優化。這些功能就如同經驗豐富的開發者,可以在後台完成重複性高的樣板任務,或是補足開發者可能遺漏的事項。此外,Kiro Hooks 的運作方式是透過事件驅動的自動化機制,當開發者儲存、新增或刪除檔案時,或經由手動觸發,便會啟動 AI 代理在後台執行任務,進而助力開發者專注在真正有意義的開發工作。
第三是「支援 Anthropic 模型與 MCP 協議」。Kiro 內建支援 Anthropic 的大語言模型,並搭配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以控管上下文範圍、串接不同工具。此外還可運用Steering Rules 引導 AI 行為,並提供即時聊天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就特定檔案、網址或文件內容與 AI 互動。
第四是與現有開發流程無縫融合。AWS 執行長 Matt Garman 說明,無論你是偏好使用對話式介面的開發者,或是習慣透過結構化規格進行開發的工作者,Kiro 都具備量身打造的介面,並保留快速 AI 開發體驗,讓開發者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功能建構上,而不是花時間處理重複性工作。
最後,Kiro 現在已推出預覽版,並支援多數主流開發語言及平台。雖然目前僅提供英文介面,但 AWS 也表示,未來在推出免費版與高級版方案時,也會逐步擴展支援的語言類型。
從 Kiro 看 AWS 的轉型策略
目前 Kiro 官方網站首頁幾乎看不到「AWS」或「Amazon」的字樣,僅在角落以小字標註 AWS 標誌與連結。此外,若要使用 Kiro,也不必擁有 AWS 帳戶,只需登入 Google 或 GitHub 即可。這種獨立於 AWS 生態系的特殊形象,目的是吸引正在使用其他平台的開發者,避免 Kiro 一開始就被貼上 AWS 的標籤,進而限制市場擴張力。
Kiro 代表 AI 在軟體開發流程中的角色,已經從過去被動回應的「助手」,進化為能夠主動規劃、拆解與執行任務的「協作夥伴」。這種嶄新的人機協作模式,不僅展現 AWS 在 AI 開發工具領域的技術突破,也突顯 AWS 從雲端基礎建設提供者,轉型為開發流程主導者的戰略轉向。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TechRadar》、《DEVCLASS》、《CRN》,首圖來源:Pixabay。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