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祭四大方案助產業抗美關稅 200億元預算鎖定重點衝擊產業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經濟部已盤點相關計畫給予產業協助支持,不過對於外界關心的疊加稅率部分,經濟部次長何晉滄14日表示,根據統計,我國目前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中,有高達82.5%的工業產品MFN(最惠國待遇)為0%,而稅率5%以下的占九成以上。
四大支持措施已開始受理申請 一周以來已有破百家企業提出
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鄒宇新表示,對等關稅暫時性稅率20%已在8月7日上路,經濟部也立即推出支持方案,包括解決資金周轉困境、提升技術能量、加強海外市場布局等面向的四大支持措施,並在當日就開始受理申請。
根據經濟部統計,一個星期以來,在爭取海外訂單補助方面,已經有107家企業申請;企業受關稅影響、營收減少10%以下的中小額貸款,則已經有9件申請案,申貸金額1.2億元,至於在研發轉型補助方面,也有4家送出申請,而只要客戶受到美國關稅影響,都能申請。
至於疊加關稅部分,何晉滄說,MFN(最惠國待遇)是美國對全球國家產業一致性的關稅,除非有簽自由貿易協定,否則基本稅率就是MFN,而對等關稅則是MFN為基礎再疊加。
何晉滄說明,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中,農工產品平均稅率3.3%,其中工業產品稅率為3.1%,農業產品為5%,更有82.5%出口到美國的工業產品為0%,稅率5%以下的占九成以上;而在MFN中,稅率較高的為紡織成衣、自行車,稅率在10~25%之間,但出口金額占比極低。
特別條例預算 再增第二階段200億元
此外,對於行政院今日通過的特別條例中,在針對產業支持部分,將加碼匡列200億,何晉滄說,特別條例預算匡列上限調高至5,900億元;第一階段先編列5,700億元,增加的200億元經濟部也預留為對產業的支持額度。
至於第二階段何時會啟用,何晉滄說,需看關稅談判結果再增編,且這預留的200億元,將用於關稅受衝擊相對嚴重的部分,包括增加海外參展補助經費,如在國際展場中設置台灣館,打造國家隊形象,此外像是工具機產品因體積大,無法到展場實際展出,也將透過預算投入科技協助業者利用360度環景虛擬影像投影展示、以及增加研發補助額度、提高設備汰舊換新補助金額占比至50%。
經濟部各單位 也推出多項紓困方案
此外,在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方面,經濟部各單位陸續推出多項企業紓困與轉型方案,協助受影響業者穩定營運、開拓市場。
中企署自8月7日啟動「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新規,只要企業直接或間接受美國關稅影響,且營業額下滑達一成,即可提出申請。中企署主秘李佳瑾指出,新方案推出後,已有9家業者完成申請,總金額約1.2億元,其中紡織業3件、木竹製品業2件、其他製造業2件、餐飲業2件。
產發署則上路「研發轉型補助」計畫,開放有工廠登記且受美國關稅影響的製造業申請,補助方向涵蓋雙軸轉型、技術加值、跨域整合與行銷布局。中小企業個案補助上限500萬元,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皆可申請產業聯盟補助,金額最高4,000萬元;補助比例不超過總經費50%,其中全新設備購置補助上限為40%。鄒宇新表示,方案自8月7日上線後,已收到4件申請案,另有73家企業正在編輯申請書,並有252家表達申請意願。
貿易署則推出「爭取海外訂單」補助措施,凡登記為出進口廠商者,均可申請設立展示中心、服務(維修)中心或發貨倉庫等實體據點,亦可補助新增代理商、經銷商。單一企業最高可獲500萬元補助,兩家以上聯合申請可達2,000萬元。貿易署主秘黃瀞萱指出,截至目前已接獲107家出進口商申請,產業別以機器設備、五金扣件及民生用品為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