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香蕉保險有2種 收入保險或植株保險
現行關於香蕉的保險有兩種,一是農業部農金署,開設的香蕉收入保險,二是民間保險公司,承辦的香蕉植株保險,然而去年農民投保的,植株保險有獲得理賠,農金署的收入保險卻無理賠,原來農金署的理賠基準,是以全年香蕉平均產量,這項做法卻造成蕉農無法獲得理賠,也讓農民對於收入保險相當失望。
颱風是香蕉受創的最大致命傷,也是造成蕉價起伏的一大原因,然而農金署開辦的香蕉收入保險,理賠機制是以全年的平均產量為基準,但這對於受到颱風重創的農民而言,短期風災的損失根本就顯現不出來。
高雄市美濃區農會總幹事 鍾清輝:「你產量調查什麼原因無法做到說,用一季一季來做產量調查,為何每次我們反映的時候,他們說不可以,一定要整年來做產量調查。」
屏東縣南州鄉果樹產銷班第30班班長 余致榮「那我今天收的100,1公斤100塊,那我的年產量,我的只有剩下不到40%,那我的收入價格高就沒有用啊。」
香蕉收入保險,另一個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農金署的產量調查,無法反映實際減少的數量,所以蕉農的損失,無法得到合理的賠償。
高雄市美濃區農會總幹事 鍾清輝:「是不是有賠,還是根據產量以及數量的調查,可是現在很奇怪的部分就是說,什麼原因產量調查,完全沒辦法反映實際減少的產量。」
屏東縣南州鄉果樹產銷班第30班班長 余致榮:「我覺得這個產量,應該從這個時候去慢慢去訂出來,訂了之後那我們心裡才有個本,到底我真的是有沒有收成到這裡。」
為了挽救蕉農,對於香蕉收入保險的信心,高屏兩縣市的農政首長認為,未來理賠可以改為,風速的級數為標準,而產量平均值,也不要以鄉鎮為單位,應該以全縣市的產量平均計算。
高雄市農業局長 姚志旺:「農業部這邊也開始在做調查了,那我們還是建議上,如果要用天氣型參數裡面,來做這樣子一個的分析報告的話,我想對於這個以後這個,農民在投保的意願會比較高。」
屏東縣農業處長 鄭永裕:「生產的這個、這個平均值,它那時候是依鄉鎮來下去做區分,我們是建議說是,大概整個全縣來做一個平均值,這樣子會比較容易達到,這個出險的一個要件。」
香蕉收入保險開辦之初,高雄市美濃區投保面積,曾達到1年50公頃,是為當年全臺最高,但經過去年颱風的災損後,今年投保面積只剩下3公頃,可見蕉農需要的是,更合理的理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