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五十肩年輕化! 中醫「個人化調理」有助緩解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9月05日05: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在五十肩的治療上,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風寒型需祛風散寒、血瘀型用活血化瘀、氣虛型則補氣養血,並搭配針灸與中藥進行調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天氣熱冷氣吹過頭、肩膀僵硬別輕忽!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鄭傑元醫師提醒,若出現肩膀僵硬、夜間痠痛、手舉不起來等症狀,恐怕不是單純的肌肉疲勞,而是「五十肩」找上門。這種肩關節囊發炎導致的慢性病,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不只發生在中老年人,現代人久坐辦公、滑手機、缺乏運動,讓五十肩悄悄年輕化。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俗稱五十肩 患者逐漸年輕化

根據美國醫學資料庫 StatPearls(NCBI, 2023)指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在一般人口中的盛行率約為2%至5%。雖然五十肩好發於40至60歲,但臨床上也發現不少年輕患者出現相關症狀。鄭傑元醫師進一步指出,年齡只是高風險之一,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五十肩,主要原因包括: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運動傷害、外傷或手術後遺症,以及氣血不足、睡眠不足、壓力大等體質因素造成。

五十肩屬「痹證」導致活動受限 常見四大體質類型 

鄭傑元醫師指出,「五十肩」在中醫屬於「痹證」,又稱「肩痹」或「漏肩風」,意指外邪侵襲、氣血運行受阻所導致的肩部疼痛與活動受限。根據臨床觀察,五十肩常見以下4大體質類型:

  • 風寒阻絡型
    常見於換季或長時間吹冷氣後發作,風寒濕邪趁虛侵襲肩部,導致經絡受阻。患者多表現為肩膀痠痛、遇冷加重,活動受限。治療以溫經散寒、祛風通絡為主。
  • 氣滯血瘀型
    症狀如刀割般刺痛、痛點固定、夜間加劇甚至痛醒,按壓有壓痛感。這類型類似「血流不通、經絡塞車」,治療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為主。
  • 氣血虛弱型
    表現為肩膀無力、易疲勞,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會緩解,伴隨氣短、臉色蒼白等虛證。須補益氣血、強化筋骨。
  • 肝腎不足型
    多見於年長者或體虛者,肩膀痠痛沉重,痠軟無力,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冰冷等虛寒症狀。治療以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為主。

中醫個人化調理 針灸、中藥雙管齊下 

在五十肩的治療上,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風寒型需祛風散寒、血瘀型用活血化瘀、氣虛型則補氣養血,並搭配針灸與中藥進行調理。鄭傑元醫師表示,中醫重視個人化的調理,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來診治。透過針灸刺激肩部及周圍的經絡穴位,幫助活血化瘀,消除肩膀的疼痛和僵硬,常用施針治療的穴位有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

另依照病人「寒熱虛實」證型不同,選用不同藥物,如「風寒阻絡型」採用當歸四逆湯、羌活勝濕湯;「氣滯血瘀型」採用身痛逐瘀湯、當歸拈痛湯;「氣血虛弱型」採用八珍湯、黃耆桂枝五物湯;「肝腎不足型」採用獨活寄生湯、右歸飲。

居家運動復健 有助改善關節活動度、預防復發

除了治療外,居家運動復健對於五十肩病人也是相當地重要,鄭傑元醫師鼓勵病患每日花5到10分鐘進行溫和的運動,有助改善肩關節活動度,以及預防復發,像是鐘擺運動、毛巾操、手指爬牆等。「五十肩最怕的是『不動』,而不是『痛』。」他提醒,許多病人因怕痛就完全不動,反而導致關節更僵、更黏,延誤治療時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罹患五十肩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約5倍,甚至高達76%。鄭傑元醫師強調,「糖尿病影響微血管與軟組織修復能力,關節更易發炎、纖維化,恢復也較慢。」因此他呼籲糖友肩膀出現不適,應盡早就醫診斷,不可掉以輕心。

【延伸閱讀】

髮型師右肩痛到舉不起手 「1治療」助擺脫五十肩重回工作崗位

五十肩高風險族群、症狀、治療一次看! 3運動改善症狀在家也能自己做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