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筋膜的隱形連結:為何一處緊繃就會引發全身不適?

三采文化

更新於 2024年10月17日03:15 • 發布於 2024年10月17日03:16

長期久坐與運動姿勢不當導致許多人有膝蓋、髖關節及背部疼痛等問題。本書《超圖解!人體肌筋膜連結與修復》為運動教練、物理治療師,甚至是一般讀者提供淺顯易懂的肌筋膜知識。書中涵蓋120張全彩插圖,清晰闡述如何透過筋膜放鬆改善不良姿勢、舒緩身體疼痛並提升運動表現,讓讀者能更了解身體,戒掉不良姿勢。

文/《超圖解!人體肌筋膜連結與修復》作者 伸展運動教練、重訓專家 Kimata Ryo

■何謂肌筋膜的連結

本書所指的肌筋膜連結,其實是筋膜分布在全身上下的狀態,以及互相影響的方式。這邊運用的插圖,盡可能讓內容淺顯易懂。

提到筋膜時,多半會想到包覆在肌肉上的薄膜。但是嚴格來說,除了包覆肌肉的薄膜外,包覆著骨頭、肌腱、韌帶、內臟、神經與血管等的結締組織都稱為筋膜。筋膜的英文是Fascia,據說源頭的拉丁文意指「包覆的物品」、「繃帶」等。

筋膜是由非常複雜的網絡組成。右頁將筋膜視為一件連身衣,是為了幫各位更容易想像,不過事實上筋膜是立體且具有深度的組織。

請各位想像柳橙的斷面。白色的薄皮包覆著整顆果實,此外還可分成一瓣一瓣。這個白色薄皮就等於筋膜,會遍布全身,將肌肉與肌肉銜接在一起。

隨著近年筋膜研究逐漸發展,相關資訊也較容易取得了,但這仍是有許多謎題的領域。或許今後仍會隨著研究發現許多新的事實,不過目前搭配過往解剖學的概念閱讀本書,應該就相當充足了。

■支撐身體的連結:肌筋膜如同柳橙果肉外的白色網狀物覆蓋所有肌肉。

肌筋膜存在於身體各處,發揮著支撐全身的功能。可以說即使去掉筋膜以外的所有組織,仍會看見不折不扣的人體形狀,因此又稱為「第二骨骼」。當部分筋膜因為某種理由而變硬,就會因為全身筋膜相連而拉扯其他部位,進而導致身體失衡,對乍看毫無關連性的部位產生影響,例如:疼痛或可動範圍的限制。

■為姿勢而存在的連結:肌筋膜的連結具有穩定姿勢的功能。

身體各面肌筋膜互相連結,才得以支撐姿勢。身體後面的連結,可預防身體往前傾倒;同樣的身體往後倒的時候,前面連結就會發揮剎車的效果。正因為身體各面有形形色色的連結,才能夠應付各式各樣的姿勢變化。唯有各連結的長度保持平衡,才能夠讓身體呈現無負擔的狀態。

■為動作而存在的連結:能夠讓身體各處互相連動。

人體運動的時候,筋膜的連結同樣會發揮功能。身體動起來的時候,整體筋膜會繃緊身體產生張力,讓肌肉更易於運作。手臂的動作會藉由連結帶來的效果,與體幹產生連動性的作用,在保護手肘與肩關節等的同時做出強勁的動作。此外還具備剎車的功能,可以避免身體過度使用。像跑步這種追求彈簧效應的競技,在跑步時運用這種身體張力就是很重要的一點。

■感知的功能:肌筋膜擁有比肌肉更多的感覺受器。

肌筋膜中有許多感覺受器,能夠將身體受到的壓力、對肌肉伸縮的感覺、身體所處位置等資訊傳輸至腦部。當肌筋膜因為某種原因承受壓力而變硬,感知能力就會減弱。感知能力沒有正常運作的話,日常動作或運動時就沒辦法靈活操控身體。

■改善肌筋膜的方法:觸摸的方法會比施壓的強度來得好。

肌筋膜中有許多感覺受器,會對不同的刺激產生反應。其中有些動作彷彿要拉開筋膜層,筋膜壓力過大會對感覺受器和自律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導致身體緊繃和不適。因此透過感知能力對神經系統發揮作用,是筋膜保養的一大重點。但是過強的伸展或施壓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本書注意事項*

1. 插圖的動作與姿勢,在繪製時首重肌筋膜連結方式的理解容易度。實際上在執行動作時,最重要的還是「全身能夠均衡運動」。
2. 全身的肌筋膜都連在一起,而本書的主要用意是 要結合過往的解剖學理論,幫助各位按照目的發 揮肌筋膜連結的功能。並非希望透過重訓或伸展,一口氣拉展或是鍛鍊肌筋膜。
3.肌筋膜是非常複雜的組織,就連專家都尚未取得共識。因此關於肌筋膜連結並沒有什麼決定性的要素,本書記載的都是作者覺得重要的部分。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超圖解!人體肌筋膜連結與修復》/日本伸展運動教練、重訓專家 Kimata Ryo

延伸閱讀:「我朋友流了一個月的血」經血過多、快閃月經來襲?更年期女性必知的兩大禁忌!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02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03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04

以為只是消化不良!43歲男腹脹…一查確診直腸癌第三期

中天電視台
05

沈玉琳面黃、暴瘦疑患胰臟癌 醫:確診多已是中晚期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Aaron_Kuo_嘉
提高自身免疫力, 健康, 智慧 最重要~ 分享_提早10年退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S0vHvLEI
2024年10月18日02:42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2025亞洲生技展美好亮相,統欣生技20年厚植根基,打造台灣保健市場新標竿

姊妹淘

張忠謀愛的木瓜是「隱藏版超級食物」這種木瓜抗氧化成分更強

健康2.0

頭髮要天天洗?抗屑洗髮精可以天天用?醫曝這種洗髮精小心越用越糟

健康2.0

這運動紓壓效果超強!效果持續1周 還能調節自律神經

健康2.0

八點檔女星微波爐煮雞蛋爆炸角膜炸破了 醫:嚴重恐失明

健康2.0

綠豆湯怎麼煮才好吃?4步驟教你煮出五星級風味 出沙、香濃、低糖

健康2.0

海鮮腸粉/越南米紙料理不藏私公開!專業主廚教1祕訣 越南米紙不容易破

健康2.0
影音

狗狗行為大解密:打呵欠、抬腳不是撒嬌!若誤解恐被咬

健康2.0影音

狗狗行為大解密:打呵欠、抬腳不是撒嬌!若誤解恐被咬

健康2.0

她腿部受術後難眠 靠護理師給1食品止痛!醫揭背後原理

CTWANT

台南衛生局公布今年首見2例類鼻疽 颱風丹娜絲過境後發病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大象醫師-周維薪】長期憋尿又很少喝水!該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問8健康諮詢網

小孩臉圓長大更漂亮?陳裕恩院長解析「天生美女骨相」:3大特徵藏優勢

姊妹淘

新手爸媽必看!女嬰腳趾遭頭髮纏繞險壞死 醫說明「頭髮止血帶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

睡太多會傷腦?醫曝「超過9小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34%

藝點新聞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調整體質

中華日報

心血管疾病發作前12年活動量就可看出端倪

明日科學

得過帶狀疱疹也可能再復發 醫籲:疫苗接種是防治關鍵

健康醫療網

近年大麻濃度提升 10 倍,罹精神病風險高安非他命近 4 倍

Heho健康

黃麴毒素恐無意間吃進 專家推「4招」排毒護肝

三立新聞網

吳昭軍專訪2/另一半乳癌過世…任內力推癌症篩檢 感嘆死亡距離這樣近

聯合新聞網

吳昭軍專訪1/「人工生殖法」任內尚未定案 確定與「代理孕母」脫鉤

聯合新聞網

長者下不了樓「設再多日照也沒用」 陳亮恭:社區規畫須考慮高齡需求

聯合新聞網

吃醋好處多!醫揭6大健康奇效 但「這樣喝」恐損牙傷食道

三立新聞網

【哺乳心樂園】乳房手術後的哺乳,在挑戰與希望中取得平衡!泌乳顧問可協助媽媽了解自身狀況,建立客製化的哺乳計畫

媽媽寶寶

河南婦上吐下瀉!檢查發現胃藏大量「一級致癌物」 元凶竟是筷子

CTWANT

【長庚醫師團】我的孩子被告知有心雜音,該怎麼辦?兒心醫師:有心雜音未必心臟有問題,即使有先天性心臟病,預後大多良好

媽媽寶寶

50 歲左右加速老化,研究:最明顯的是主動脈

科技新報

夏天失眠關鍵在體質?中醫解析3大「失眠型」症狀,教你對症調理有好眠

姊妹淘

台男精液無用比例逼近8成! 醫師:這些雷點導致「蟲蟲」品質下滑

藝點新聞

傳染力堪比新冠!廣東屈公病擴散 R0值達7專家憂蔓延速度快

TVBS

肝指數正常就沒事?一張表算出B肝帶原者的肝癌風險

康健雜誌

獨步全球!台灣「臨床AI驗證中心」如何將AI煉成全能醫師,走向全世界?

康健雜誌

連 5 年近千人遭蛇吻!8 月高峰注意「5 要 5 不」原則

Heho健康

35歲女靠「劉亦菲減肥菜單」狠甩8公斤!5天這樣吃,不挨餓也瘦身成功

姊妹淘

不開胸也能切腫瘤 她靠「1手術」切除胸腺瘤三天就出院

健康醫療網

塑膠微粒一旦進入血液循環 雙和研究:傷腎傷心風險增

NOW健康

泡澡泡出「浴缸毛囊炎」?醫:洗前必做1動作、洗超過15分鐘更乾燥

康健雜誌

小麥的健康筆記/騎車別穿夾腳拖!專家爆:腳跟斷了救不回

中天電視台

家中長者「量六力」了嗎? 國健署推及時評估監測健康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