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心還是控制?一句「我是為你好」背後,藏著讓人窒息的愛
「如果你不是我的另一半,我才懶得管你。」、「我是為你好。」、「你跑去哪裡鬼混,為什麼不準時回家?」這些話,是否聽來熟悉?它們常被掛在愛的名義下,卻往往成了親密關係中最沉重的枷鎖。當愛與關心的界線模糊時,你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愛困住了自由?
一次雜誌圈朋友聚會上,小玲穿著一向前衛的服裝,卻罕見地一臉鬱悶地喊出:「真搞不懂,為什麼另一半那麼愛管我?」原本熱絡的氣氛瞬間凝結,大家都被這句話勾起了心中的某種回憶。其實,不只是小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在生命中體會過被管束的感覺。小時候被父母、師長管,長大後被上司管,談戀愛了又心甘情願被另一半管。有時候,甚至連自己都沒發現,這份「管」是為了什麼。是愛、是關心,還是因為不安、佔有、懷疑?
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說話洞察人心》一書中指出,許多看似出於好意的「管」,其實可能是愛情裡最容易被忽視的隱形壓力。當關心變成管束,當叮嚀變成批判,那段感情,也許早已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受傷。
另一半愛管人,總看似出於正當理由:怕你穿得太性感惹人非議,怕你交朋友不慎被帶壞,怕你工作吃虧、健康亮紅燈。他們以愛為名,卻在不經意間越界。當對象穿著不符合期待時,話語不再溫柔:「穿成這樣,是要去勾引誰?去換掉。」「這些衣服全部丟掉。」逛街購物,本該是甜蜜時光,卻也可能因價錢與品味不同擦槍走火:「這件衣服又貴又不好看,你為什麼不試試那件?」「你怎麼如此固執,這件衣服你穿起來真的很難看。」
圖片來源:canva
愛情裡,管人的理由從不缺席。有人愛管另一半旅遊的行程,理由是安全至上。朋友曾分享,旅途中另一半擔心她靠近懸崖看風景,竟急得想用皮帶把她「拴住」,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還有人管伴侶應該去哪裡玩、什麼地方不能去,特別是酒吧、KTV等異性聚集場所,總希望對方一步也別踏進。
就連言談舉止也可能成為挑剔的焦點:「你不要笑得那麼誇張,好不好?」「你看人家模特兒走路多好看,你怎麼不多學學?」「講點有水準的笑話好嗎?」表面是善意提醒,實則是拿對方與心中的理想形象比較,彷彿唯有符合標準,才能換來肯定與喜愛。久而久之,笑容僵了、步伐變得小心翼翼,甚至連說話都要三思。
回家時間、工作事業、親友往來,也常是「管」的領域。有人因不放心另一半的忠誠度,便嚴格要求對方按時回家,稍有延遲便質問:「你跑去哪裡鬼混?」「你昨天去哪裡了?為什麼我打電話沒人接?」甚至連事業選擇也不放過:「你的公司那麼爛,怎麼不換家公司?」「為什麼不爭取那個職位?」或是干涉交友圈:「你那個同學很三姑六婆,少跟他來往。」從質疑到干預,從關心到爭執,情感的裂痕就在一次次衝突中累積。
圖片來源:canva
為什麼有人特別愛管?
林萃芬剖析,這樣的性格往往與成長背景或內在不安有關。
受權威式教育長大的人,習慣用命令的語氣與人溝通,無意間就將另一半當成需要教導、糾正的對象。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想掌控對方的行蹤、生活細節,甚至希望另一半手機定位開啟、行程透明,以減輕自己的不安。疑心病重的人,則經常在腦海裡編織出各種可能的背叛情節,猜疑成癮,連伴侶無心的舉動都能成為心中的證據。佔有慾強的人,往往把另一半視作私有財產,既怕失去、又怕掌控不了,於是用「管」來鞏固關係。還有過度依賴的人,不是什麼都問另一半意見才放心,就是凡事都要求對方遵從,以滿足自己的掌控需求。
圖片來源:canva
面對愛管人的另一半,我們該怎麼辦?
林萃芬提醒,若短期內無法抽身,不妨先用智慧化解。主動報告行蹤雖煩,卻有助於安撫對方的不安情緒。相處時,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在你心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不是處處需要外界肯定。當忍耐到極限時,也可試著引導對方換位思考,體會被管束的不適感。最重要的是,讓另一半對自己的魅力有信心,唯有如此,才能減少因不安帶來的控制衝動。
愛應該是讓彼此安心、成長、自由,而不是在「我是為你好」的名義下,把對方關進心靈的牢籠。當我們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能帶著尊重與體貼,關係才能在信任中茁壯。林萃芬提醒,與其用「管」去綁住愛,不如用理解與包容,去守護這份珍貴的親密。
博客來/誠品
書名:《從說話洞察人心》
作者:李萃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如何辨別恐怖情人?心理師:從「養寵物的方式」就能看出感情觀【沙發讀書】
羞恥心對罪犯來說重要嗎?屬於「監獄」裡的哲學觀【沙發讀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