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器官」老化速度決定壽命! 器官時鐘快轉提升健康風險
隨著年齡增長,長者的肌肉與骨質流失問題日益嚴重,而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生活習慣成為延緩老化的關鍵。最新研究顯示,人體各器官老化速度並不一致,科學家已利用AI與血漿蛋白質分析,為11個主要器官建立「生物年齡時鐘」,發現每5人中就有1人至少有一個器官比實際年齡老,而大腦老化更被視為影響壽命的重要指標。專家建議,透過高強度運動可幫助器官「逆齡」,同時避免抽菸及攝取加工肉品等不良習慣,才能有效延緩器官衰退。
在樂齡運動課程中,長者們在樂齡運動指導員江方瑀的帶領下,兩人一組進行簡單的拳擊運動,訓練反應力。江方瑀表示,長者在退化過程中很容易因反應不及而導致跌倒傷害,因此訓練中特別強調反應力的提升,同時鼓勵長者運用腰部力量帶動手部動作,並使用大腿力量進行蹲姿,既能增強反應能力又能加強腿部肌力訓練。江方瑀強調,肌力訓練對長者非常重要,不僅能達到肌肉保護效果,還能預防日常生活中的跌倒風險。
國外最新研究,科學家利用AI與血漿蛋白質分析,為人體11個主要器官建立「生物年齡時鐘」,發現不同器官老化速度各異。研究中一位30歲女性的分析顯示,她的大腦已相當於35歲。這種「生理年齡」與「器官生物年齡」之間的差距被稱為「器官年齡差」,當身體某個器官長期老化過快,相關疾病風險也會隨之上升。
家醫科醫師蕭捷健解釋,這項研究運用AI技術偵測每一個器官的老化蛋白質,發現各器官老化速度不一。若大腦老化速度較快,會增加失智或記憶力衰退風險;若腎臟老化較快,則腎功能和蛋白質廓清率會下降。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進一步說明,不同器官老化會有不同臨床表現,如心臟功能衰退會導致喘或腫,肝功能低於30%會出現黃疸問題,腎功能低於40%則易有水腫及電解質異常等問題,這些都會對日常生活功能造成顯著影響。
研究數據顯示,器官年齡差距越大,死亡風險也越高。每5人中就有1人至少有一個器官比實際年齡老,而全身器官同步快速老化的情況僅佔2%,顯示多數人的老化集中在特定一、兩個器官。蕭捷健指出,各器官對壽命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中大腦影響最為顯著。長期缺乏社交生活、飲酒或攝取過多加工肉品,都會加速大腦老化,而大腦正是影響壽命長短的關鍵因子。
雖然老化無法完全避免,但專家建議可透過高強度運動幫助器官「逆齡」。柳朋馳強調,最常見的老化因素與外在暴露有關,應避免肥胖、抽菸和三高的發生。他提醒,即使每天只抽一根菸或少量飲酒,都會對細胞造成毒性,進而影響器官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讓器官「不偷跑」的關鍵,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不僅能延緩老化,也能提升整體健康。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