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颱風來襲!南市府超前部署「秘密武器」
[NOWnews今日新聞] 南部地區日前飽受水患所苦,台南市政府今(13)日發新聞稿說,市長黃偉哲指示地政局超前部署排空滯洪池,準備蓄洪,做好防颱因應措施,台南市各開發區依據出流管制規定設置滯洪池,展現強大防洪韌性。2日豪雨時開發區滯洪池已發揮功能,開發區及周邊均無淹水。本次因應颱風即將來襲,滯洪池排空準備蓄洪,抽水機組也提前做好準備,減低鄰近地區淹水風險,展現市地重劃整體規劃的前瞻與效益。
台南市地政局長陳淑美表示,位於安南區的北安商業區市地重劃區滯洪池發揮成效,滯洪池有效滯洪量達6.4萬噸,連同雨水貯留系統與低衝擊開發單元總蓄水量達15萬噸,另上游的草湖自辦重劃區滯洪池也有3.6萬噸,搭配北安抽水站每秒18噸抽水量聯合運作,有效改善鳳凰里及梅花里等社區、北安路二段周邊長年易淹困擾。
陳淑美說,不僅如此,已完工的麻豆工業區兩座滯洪池容納10萬噸蓄水量,九份子重劃區公園兼滯洪池也發揮滯洪和景觀的作用。目前尚在施工中的多個重劃區滯洪池也提早發揮功能,安南區怡中市地重劃區滯洪量9,053噸,永康區的崑大路市地重劃區滯洪量6,205噸,六甲頂醫療重劃市地重劃區滯洪量3,483噸,位於南區喜樹灣裡市地重劃區滯洪量11,800噸,各開發區責成施工廠商平時確實維護工區及週遭排水系統,於暴雨期間加強工地巡查確保水路通暢無虞,協助將周遭排水引流至開發區內,透過滯洪設施及出流管制作為,緩解區域排水負荷,落實開發與防災並重的理念。
地政局指出,透過市地重劃導入滯洪設施,不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更整合防洪減災設計與綠地休憩功能,建構具韌性的安全都市。在這次劇烈降雨的侵襲下,期望將災害降至最低。
此外,因應楊柳颱風逼近台灣,台南市政府今(13)日上午於永華市政中心召開楊柳颱風防災整備記者會,由秘書長尤天厚主持,並邀集工務局、水利局、民政局、社會局相關局處,向市民朋友與大眾清楚說明各局處防颱整備情況,以及各項防範作業與應變措施,展現市府防災與守護市民安全決心。
尤天厚表示,面對楊柳颱風的威脅,市府已秉持高度戒備態度,啟動相關緊急應變機制,超前部署各項防災整備工作,與各單位保持密切協調,齊心全力防災、降低損害與風險發生,並針對如部分網路謠言所指的準備不足加以嚴正澄清。
尤天厚強調,天災雖難以完全掌控,但市府向來在每次颱風來襲前,均落實周全規劃與應對措施,務求降低災害衝擊,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工務局表示,面對楊柳颱風來襲,已全面啟動防災整備工作,包括加強巡檢及橋梁工程的防颱防汛措施、檢查工地安全與交通維持設施,並要求各管線單位加固施工中設施,以降低災害風險。另外,針對路樹、防災修剪及廣告物加固等措施也已落實,並通知相關廠商待命,確保颱風期間能即時排除障礙,保障用路人安全。
此外,工務局已整備88部搶災機具及258名搶災人員,啟動24小時搶修中心,並在易崩塌路段及重點施工橋梁進行防汛檢查及能量預布,包含備妥抽水機、救生設備及鋼板樁防護等設施。此外,依颱風影響程度,已預先規劃13座封橋及多處封路措施,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局說明,為因應颱風可能帶來的強降雨與海水倒灌風險,全市已完成513台移動式抽水機及66座抽水站的整備工作,並提前預佈504台移動式抽水機,中央支援機組亦完成佈設,同時完成1,840座水閘門檢查與維護作業。另針對全市60座滯洪池,已全面展開預洩降作業,截至8月12日止,已清疏排水路及雨水下水道共約362公里,並備妥3,623片防水擋板、近23萬砂包及防汛塊、太空包等物資,分送至各區公所,以防範淹水災情發生。
民政局表示,因應颱風可能帶來的水災及土石流威脅,已全面掌握潛勢區全戶及弱勢族群名冊,並啟動分級預警撤離措施。撤離作業將依警戒等級採取勸告或強制方式,必要時協調國軍、消防局及警察局支援運輸與人力。另外,截至今日上午10時統計,已預防性疏散撤離5區8里共441人,同時規劃整合活動中心、學校教室等多元安置地點,並事先備妥物資、生活必需品及安全設施,確保撤離民眾的安置與生活需求獲得妥善保障。
社會局指出,市府已全面啟動避難收容及物資整備措施,確保弱勢族群在災害期間能夠獲得即時協助,而針對街友、行動不便及身心障礙者、獨居長者等高關懷對象,市府也已派員進行訪視與關懷,並協助安排至安全地點安置。同時督導各社福機構完成防颱準備,確保設施安全與必需物資充足,並整合各收容處所資源,提供食物、飲水、寢具及醫療等必要支持,以保障民眾生命安全與基本生活需求。
南市府呼籲,請市民務必密切留意颱風動態,配合相關單位指示,並做好自身防颱準備,共同守護家園安全。南市府提醒,請民眾持續保持警覺,隨時注意市府發布的最新天氣與災防資訊,提前防災與避災,如有災情需反映,請撥打1999市民專線,可透過「台南水情即時通」手機APP掌握最新狀況。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