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人物》鬧鬼嗎?試試用人類學來看:專訪李安如談《女工之死》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06月18日02:46 • 發布於 06月18日02:30 • 阿潑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年中於台灣出版後,李安如便時常聽人向她說起靈異經驗,有時這些故事會特別透過email的方式,遞送到她的眼前,讓這位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John Jay College)人類學系教授見人便不斷強調:「我很怕鬼,我真的很怕鬼,不要寫信給我,跟我說鬼故事!」

但這個怕鬼的學者,探問「女工之死」的原因,卻是「神鬼」——2008年,在中山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李安如,聽社會學家唐文慧說起高雄旗津有個「25淑女墓」遷移改建之事,提到家屬會替自己罹難的女兒、姊妹「裝金身」時,眼睛為之一亮。

25淑女墓裡葬的是25位年輕未婚女性,在高雄加工出口區工作的她們,在1973年9月3日搭渡船上班的途中,因渡船翻覆而溺斃。在台灣民間習俗裡,未婚女性死亡,牌位不能迎回家(父系祠堂),罹難者父母對女兒的未婚早逝傷心難過,覺得她們辛苦賺錢養家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回饋,還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命運。因此,即使國家將她們合葬,家屬仍會擔心她們的永世安寧。

高中六號,1971年。圖片來源:葉清良拍攝

但或許得不到安寧的,是這些家屬——每當家裡有人生病、發生不好的事,或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便是他們感知到鬼魂有所要求。最終,25位死亡女工中有22位因託夢或乩童轉告,說她們即將成為神明,而得到金身。這也意味著,家屬可以透過「裝金身」的方式,將女兒(姊妹)迎回家供奉。

「人類學家對這樣的事會比較敏感。」李安如解釋,在漢人文化體系中,未婚女性死亡,牌位不能夠被帶回家,即使不願意信服這樣的文化,但如果有一天家裡有人莫名其妙生病或出事情,你也會半信半疑,「文化的韌性就在這裡。」

原本埋首於台北、高雄捷運研究的李安如,因此探出頭,走往一條分岔的研究方向,探討「後工業時代」女性勞工角色跟其公共敘事的轉變。疫情期間,她專心寫書,成果最終於2023年以《鬧鬼的現代性》(Haunted Modernities)為名出版。當此書來到台灣,在編輯的建議下,書名改為《女工之死》,讓「女工」的主角地位更為凸顯。

但這其實不是李安如第一次面對漢人父系結構下的女性勞工處境,甚至可以說,《女工之死》是她第一本書《以和諧與繁榮之名:台灣經濟重組中勞動與性別政治》(In the Name of Harmony and Prosperity: Labor and Gender Politics in Taiwan's Economic Restructuring)的回溯:假如這25個加工出口區女工是第一代的話,那麼,她最初田野地(彰化縣和美鎮)的女工,便是第二代。

➤ 「以人為本」的觀看視野

1990年代,在紐約市立大學就讀人類學博士班的李安如,為了完成「人類學的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前往台灣的紡織重鎮——彰化縣和美鎮做田野調查。當時產業大量外移,原本光是和美鎮的鎮平里就包辦全球三分之一雨傘的生產量,卻在短短5年內,有九成以上工廠出走。與此同時,留在台灣的傳統工廠,也面臨「缺工」的狀態。

「工廠使用女工,當然是和台灣的父系結構是有關係的,這個社會把女性放在一個重要卻又次等的地位,想說她們反正後來都是要嫁人的,薪水不用給太高,也不需要讓她們升遷。」李安如指出,這是父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結合。而她也在田野調查中,看到台灣的女性勞動力如何被融入全球的工廠裡面,而全球的工廠又怎樣有效地利用漢人的父系家庭制度中的「女兒」,達到最大的資本積累功能。

然而,作為人類學者,透過人類學這個以人為本的學科,李安如更希望在這個田野調查中,看到人對文化結構的抵抗。

李安如是五年級生。從小就想當大學教授的她,目標是成為科幻作家張系國那樣,既懂科學又能夠寫作的人。進了台灣大學農化系後,察覺自己對實驗室毫無熱情之時,意外閱讀到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書,受到人類學「以人為本」的精神感動,便趁著大四課少,選修了人類學系的課,畢業之後,順利考上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我第二本讀到的人類學著作,就是潘乃德(Ruth Benedict)的《文化模式》,現在我教書,從美國人類學家談起,談到米德跟潘乃德,都會哽咽,想到人類學給我的養分,還有人類學這學科的人本精神。我總對學生說,we love anthropology(我們都愛人類學)。」李安如戲劇性地喊了這一句,召喚現場幾位同為人類學背景的聽眾共鳴。

訪談過程中,李安如幾次提到對「女性」題目有興趣,但問她原因,又說不上來。當她提到對她產生影響的前兩本人類學民族誌時,我注意到都是女性人類學家,她則哈哈大笑,說自己沒有刻意挑選性別。或許,人生所有的選擇都是這種無意之中,包含她自己生長的時代和階級位置,也為她帶來不同的選擇和觀看視野。

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左)與瑪格麗特.米德(圖源:wikipedia)

➤女工——重要卻又次等的勞動力

生於淡水「鎮上」的李安如,國中畢業後「進城」(台北市)讀高中,有些從「山上」下來鎮上讀書的同學卻是到工廠當女工。「我們這代很幸運,階級翻身就是在我們這代,那些住山上的同學雖然家裡當時是沒錢的,但是有土地,加上她們很努力,不會只停留在原本的階級,而是『翻上去』了。」

「這個時候,透過加工出口區,台灣的財富已經累積一段時間,出現『黑手變頭家』的情形,許多在工廠工作的男性結婚後,開始經營一個小工廠。」李安如到和美做田野的第一個報導人,就是自營小工廠家的女兒。雖然勤勉好學,家裡也供得起她升學,但因為「缺工」的窘境,讓她不得不留在工廠,填補缺少的勞動力。「她的父母會說,你不幫你哥哥做,你幫誰做?她因為未婚,勞動力就是自己家的。」

在這個報導人的介紹下,李安如後來進了一家紡織工廠做田野,居住在女工宿舍裡。有些室友是一貫道信徒,信仰之外,她發現這些女工們追求的是「不婚不育的生活」——透過清修來解開現世的纏繞,也跳脫來世的輪迴。

「她們能夠可以任性地維持未婚的狀態,是因為當時台灣的經濟結構,剛好提供她們繼續工作的可能性,她們的經濟狀態足以支援自己的生活,所以做了這種選擇。」李安如從這個田野中發現,「未婚女性」在台灣這個文化系統裡,是有趣的角色——因為挑戰了女性在現實中既有的文化位置,也回應了往生後祭祀的問題。

李安如以一個已婚研究者身分,進入這些女工的生活裡,其實是兩種階級的碰撞。原本在都市穿著洋裝、個性直率的她,在做田野時則穿著白T恤、卡其褲,一副乖巧的樣子,女工們也會嘲笑她:「在我們這邊,沒有人會穿白色衣服,會弄髒。」

女工們不相信她已婚,因為沒有哪個30歲的已婚婦女還可以繼續讀書。她們也會要求看她手相,好了解為什麼她「命這麼好」,當知道李安如父親是醫生後,對這一切恍然大悟。李安如指出,「她們不是用你個人表現來評斷你的成就,是根據你的父親是誰去理解你為什麼現在是這樣子。就因為我生在醫生家庭,所以我不用做工。」

「這些看起來弱勢、沒有辦法掌握自己人生和前途的女性,其實很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個位置上,並且在所能容許的一些空間裡,盡自己的努力。」李安如說,這裡有她們作為一個人的identity(認同)與尊嚴。而從第一個田野開始,「未婚女性在父系體系中的能動性」就一直吸引著她,讓她深感到這是個值得研究的議題和挑戰。

➤鬧鬼是為了實現公義

《女工之死》中的25位女性也是如此。她們同樣活在經濟不公平、階級不公平狀態中,但在李安如眼裡,這些女工也是有意識地認知到:沒有人逼她去加工出口區工作,但如果不去,我們家就是沒有飯吃,「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但也是她們的選擇。」

「這雖然可以說性別不平等,但我寫這本書是想把這個故事講得更完整,它不只是個性別故事而已。如果真要談性別,也必須重新回到既有的情境脈絡裡看。」李安如舉例:這些父母不是不愛自己的女兒,所以才讓女兒去加工出口區工作,而是因為加工出口區需要的,是女工。「現實環境讓他們做了這樣的選擇,但如果發生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這些父母會說因為家裡窮,女兒又很孝順,所以去賺錢,但正是因為如此孝順的女兒就這樣死去了,更讓他們心裡難過不捨,才會設法讓死去的女兒能夠「過得好」。「但這群女工已經過世了,所以,她沒有辦法出面替自己爭取什麼的,只能透過活人來講話。」李安如表示,「鬼魂徘徊不去是慾望尚未實現的表現,其中有生者的願望,也有逝者的願望。它是雙方的,所以它不是一件壞事。」

李安如在書中以「幽靈政治」作為理論引用。她解釋,近年來,社會人文學界時常做「幽靈政治」的研究,來反映這個多戰亂、多紛爭的時代心理,指向「不正義」。她說,「鬧鬼」是一種隱喻,用來反映一種令人不安、遭到隱埋的歷史,而鬧鬼背後代表的意義,或許是失落或未竟之路的遺憾,因此嘗試將自己認為不公平的歷史轉變成公義,「(這樣的談法)從來就不只是要談過去,而是為了現在跟未來。」

「廿五淑女之墓」牌坊。圖片來源:唐文慧、陳昱名提供

➤國家、生者與逝者的折衝

而包圍著25淑女墓遷移改建的論述,便是反映各方觀點的「文化商品」——這25名女工,先是因為1967年高雄港第二港口的擴建工程,讓旗津從一個半島成為「孤島」,以至於非得搭渡船過海不可,才會因船難溺斃。後又因1988年高雄港擴建計畫,25淑女墓用地被徵收,安葬她們的墓地不僅被迫遷到旗津大馬路上,在2008 年甚至以勞工公園的概念改建。

「包含台灣在內,近期很多東亞國家都在侵佔墓地,將墓地移作其他用途,讓你再也看不到任何跟死亡、鬼魅、超自然、神明有關的事。」李安如稱她將著作命名為「鬧鬼的現代性」,重點其實落在現代性,「現代性不是只有女權主義說了算,或是國家說了算,可能就是因為鬼魂不同意你的現代性,所以要鬧你。但鬧鬼不一定是件壞事,只是一個以文化處理事情的方式。」

李安如進一步解釋:「鬧鬼的現代性」主要在傳達台灣社會中生者跟逝者之間的交流,也是生跟死之間的社會性連結,「不管是鬼真的來鬧你,還是你覺得鬼來鬧你,都是發生在生死之間的社會性連結,在不預期、不正常的情況下斷掉,而必須重新去修復這個連結的時候。」

「所有的社會文化都要處理死亡的問題,因為社會秩序跟宇宙的秩序要重新回歸到一個原點。」在李安如的觀點裡,25淑女墓除了有漢文化體系下性別不正義的問題,也有現代國家對空間運用的想像。將私人空間移為公共使用,進而要求這20幾個女兒或姊妹死亡的家庭配合遷墓或改建成公園時,就必須要溝通協調。因此,這本書呈現的是國家為了空間治理,和女性主義者要求政府正視女性勞工的貢獻,以及家屬為了親人死後安寧三方的角力與折衝。

《女工之死》以相當大的篇幅,處理國家、女性主義者和家屬的意見角力,因此,即使是國家公務員也必須透過擲笅作為國家和個人、生與死之間的折衝協調。

➤裝金身與紀念公園同樣重要

「人類學者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相信鬼神嗎?」李安如強調,相不相信並不是她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報導人相信這是真的,她就相信報導人的話。「不過,他們也可能是不相信的,還是會(對這種文化解決方式)抱持懷疑,所以即使把女兒的金身帶回家,還是不會跟祖先或神明擺在一起,會放在另一個地方。」

李安如進一步解釋,「裝金身」吸引她這個人類學者之處,在於這些父母找到一個「文化容忍」的方式,為他們的困境提供轉圜,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不管是將女兒的金身放在家裡的另一層樓,或是置放在當地的廟宇,「當代會用理性科學的方式去談論25淑女墓,談女性勞工的貢獻,談高雄是性別平權的城市,媒體說的都是這樣的事。裝金身這樣的故事,你可能沒有聽說過,但不代表這件事不存在,台灣民間力量是很強大的。」

對李安如來說,《女工之死》的出版是在2025年的今日回望1970年代的事情,藉此面對記憶、空間和時間之間的糾葛。「歷史跟記憶不只是談過去,它從來都是為了處理現在的問題、創造它所認知的未來而存在。過去只是一個很好的介面,讓我們合理化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李安如表示,這本書如果要拉出重點,她會說是:歷史如何變成記憶、記憶如何變成了遺產。遺產可以是空間,但也可以是文化商品,而25個淑女墓被改建成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後,如何被介紹、行銷,背後會有一套論述,或是政治上,文化上的目的,都是我們可以好好去思考的。

「鬼魂的出現擾亂習以為常的現實,所以終極來說,它形成蘊涵改變潛力的場域。」李安如說,沒有人喜歡鬼,所以「鬧鬼」的事,一定要解決,才能產生生者跟逝者合力喚醒社會認知歷史的集體能力,從而認真面對過去的暴力和苦難。這麼一來,整個社會才可以徹底和過去社會撕裂摩擦告別,共同想像一個未來。●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
Haunted Modernities: Gender, Memory, and Placemaking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
作者:李安如(Anru Lee)
譯者:林紋沛
出版:左岸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安如(Anru Lee)

紐約市立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John Jay College)人類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亞太地區及資本主義、現代性、性別、城市人類學、全球化及國家治理。《女工之死》翻譯改寫自Haunted Modernities: Gender, Memory, and Placemaking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2023),此外尚著有In the Name of Harmony and Prosperity: Labor and Gender Politics in Taiwan’s Economic Restructuring(2004)。目前正在撰寫的書主要探討北高捷運系統與科技、治理和公民議題的關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阿潑(文字工作者)
    張震洲 2025-06-18 10:30 女工之死, 李安如, 二十五淑女之墓, 鬧鬼的現代性, 幽靈政治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當全球AI浪潮襲來,你是否會擔心未來發展?黃仁勳曾直言:沒想法的人會先被淘汰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快儲水!全台7縣市多區域明天起停水 「最長影響8天」範圍一次看

CTWANT
02

大罷免0:25遭完封 南鯤鯓代天府國運籤「任他改求終不過」早示警

鏡週刊
03

一生只愛一個人!這4個星座最「死忠」,認定你後就不輕言放手

姊妹淘
04

「穿泳褲進站」遭拒!男子錯過火車嗆聲 警告知恐罰款秒道歉

TVBS
05

情侶吃鐵板燒「狂點山珍海味」 他鄰座不爽:炫耀給誰看?見1舉動消氣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台南市府「屋損慰助金」簡化流程!首波最快下週入帳

TVBS

中南部5天豪雨警戒!西南風夾帶水氣 週二、三恐有豪雨災情

新頭殼

【育兒新知】過度教養了嗎?爸媽退一步,才能看到孩子進步

信誼基金會

新加坡動物園雄馬來虎「Arhaa」報到 想跟「Shima」配對得先過檢疫期

藝點新聞

台中以北8縣市注意大雨 宜蘭嚴防豪雨

中央通訊社

龍鬚菜產季來了!農糧署揭挑選秘訣 「2步驟」炒出神級美味

TVBS

德國世大運/「來都來了!認識一下」中國想搶賀電 體育署長奇招反制

鏡週刊

洗衣機用溫水浪費錢又不乾淨 專家揭1溫度達最佳消毒效果

CTWANT

台鐵「大武至瀧溪」恢復通車 大鳥隧道漏水搶修完成

台視

尪出差日本5天嘆「屁股破皮了」 過來人曝經歷:真的超痛!解方曝

CTWANT

單日2金2銀1銅 丁彥宸等拉尾盤 誰羽爭鋒

中華日報

4個讓媽媽「多喝一杯咖啡」的聰明DIY小點子,在家陪孩子一起Play

媽媽寶寶

3連戰 兄弟象橫掃統一獅

中華日報

高雄最終場 二姊:胖2.5公斤

中華日報

中市超人消防營 寓教於樂

中華日報

中市原民影片徵選 頒獎

中華日報

大武至瀧溪間隧道溢水 搶修完畢恢復通車(圖)

中央通訊社

基隆佛心便當店爆紅! 排骨飯+3菜只要50元

EBC 東森新聞

高愛倫新書教你守住愛與財

中華日報

輕質土變藝術品 親子共創

中華日報

江蕙演唱會帶動夜市商機

中華日報

嘉義公園3棵百年黑松挺過颱風

中華日報

新/台鐵大武-瀧溪恢復雙向正常通行

EBC 東森新聞

台灣行銷人協會x竹縣社群自媒體工會 自媒體小聚挹注社群經濟新動能

勁報

台鐵大武至瀧溪間恢復通車 公路接駁疏運1548人

中央通訊社

守護社會安全網 屏東三社工獲獎

中華日報

「行人死傷全國第2高」逆轉了 基隆靠這幾招+強力執法見效

CTWANT

守護高美濕地陸蟹 身體力行

中華日報

貢寮海洋音樂祭 萬人朝聖

中華日報

星夜沙丘音樂會 三金歌后萬芳開唱

中華日報

雨彈狂炸北部5縣市 氣象署示警大雷雨將下到「這時候」

民視新聞網

遊梨山避暑幸福巴士帶路 中市交通局推高海拔觀光包車帶你吃桃品茶

中華日報

百年古蹟化身藝文生活場域 竹市「100進行市」文創市集熱鬧謝幕

勁報

防強降雨致災 中市三級應變

中華日報

大安表彰模範父親與好人好事

中華日報

7縣市居民注意!明天早上開始停水「最長影響8天」

TVBS
影音

曾貴海逝世1週年 集結遺作出版《星期八》

客家新聞影音

曾貴海逝世1週年 集結遺作出版《星期八》

客家電視

2024年台灣均溫24.6度 氣象署:史上最暖

中央通訊社

南迴鐵路大武至瀧溪站搶修完畢 20:02恢復行駛

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