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武統台灣是假議題「不用一槍一彈」 《TIME》:靠心理戰、經濟壓力慢慢吞台
在中國是否將於2027年前對台灣動武的議題上,國際社會始終存有高度關注與揣測。近年來,不論是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還是台灣的前外交部長吳釗燮(Joseph Wu),都曾表示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入侵台灣。但《TIME》雜誌的一篇報導則提供了另一種視角,指出中國或許無需動用任何軍事武力,也能達到奪取台灣的目的。
根據《TIME》報導,他們觀察到,目前局勢的複雜程度早已超越傳統「入侵」一詞所能涵蓋。中國確實擁有新型登陸艦艇,也可能仿效2022年時針對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展開的封鎖演練,但真正的風險來自中國所可能採取的多面向非傳統手段。
報導中提到,所謂的非傳統手段,指的是包含網路攻擊、心理戰與經濟施壓等,這些做法的核心目的在於削弱台灣民眾對外部盟友的信任感,使其最終在未有明顯抵抗下,自動倒向中國。
對中國領導階層來說,軍事選項雖始終擺在桌面上,但極可能只是最後手段。習近平雖頻繁談及「統一」,卻從未給出具體時間表。在國內經濟放緩、共產黨憂心群眾反抗的情況下,若採取軍事冒進,導致失敗,不僅無法達成統一,反而可能動搖政權根基。報導認為,這正是中國採取耐心策略的主因。
另一方面,西方世界正陷入自我分裂的困境。無論是美國政治的極端對立,還是台灣總統賴清德推動的國會罷免案所激化的朝野鬥爭,都讓中國從中看見可乘之機。中國希望,隨著時間推移,台灣民眾會漸漸對西方的承諾產生懷疑,轉而接受「文化共同性」的訴求。
《TIME》報導也提到,近期台灣民意基金會(The Taiwan 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發布的民調顯示,雖然49%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比中國更可靠,但仍有43%持相反看法。這項結果透露出中國「心理統一」戰略已在某種程度上獲得回響。
文章最後也提醒,這場沒有軍火煙硝的鬥爭,本質上是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的制度對抗。在這場拉鋸中,中國並不急著贏一場戰爭,而是等待對手自亂陣腳。對中國而言,要讓台灣倒向自己,不需飛彈、登陸艇或兵馬,只要西方繼續走向分裂即可。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