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關稅還能談?中經院長以NBA神比喻 點5大關鍵
台灣將面臨自8月7日起實施的20%進口關稅,儘管部分電子產品豁免,但此舉引發台美戰略關係是否轉向的擔憂。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今(3)日在個人社群平台列出五大看法,他認為,日韓等國換取15%稅率皆以高額投資及採購換取,若台灣照辦恐引發國內政治爭議,損及協議穩定性與台美關係;另外,目前台灣對等關稅為20%,連賢明以NBA球隊比喻,「有些隊伍要打到最後一場才能分出勝負。」
連賢明表示,目前所公布的台灣對等關稅為20%,這中間並沒有詳細的對美採購,對美投資,乃至於關稅減免的細項,說明這個只是個暫時的稅率。「這個就像NBA的季後賽,有些隊伍比較早晉級,有些隊伍要打到最後一場才能分出勝負,很難說早打完的就一定比較好。台灣目前就還在談判的過程,談判細節要到談判確定才知道。」
連賢明提出第二點看法,目前暫定稅率為20%,外界解讀川老大說台灣可以不用投資,不用採購,也不用開放,穩穩拿20%的稅率。「要是這樣想就太不瞭解川老大,從他的角度來看,台灣目前就在談判中,給一個低一點稅率代表台灣有認真談判,要是最後談崩了,他也可以把稅率往上調 (看看瑞士就知道了)。基本上稅率是動態的,川老大說了算,不用想可以選擇低稅率但不用付出代價。」
第三,連賢明指出,很多人抱怨談判團隊是否不力。「首先,再強調一次,台灣的去年的貿易逆差為 739 億美金,是第六大貿易逆差國,金額高過日本和韓國。今年前兩季下來,台灣對美順差應該超過 500 億美金,按照這態勢,今年對美逆差有可能超過一千億美金,就逆差數字來看,台灣會是川老大的重點重點對象。」
連賢明補充,對於前二十大逆差國,幾乎所有談判川老大無役不與。「在跟日本談判中,日本談判代表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和川普面對面的喊價,對美投資從 4000 億被喊到 5500 億。川普本人很享受這種談判過程,也只有川普同意,談判成果才能對外公布。」受限於台灣的外交現況,不但總統沒辦法去白宮,談判代表也不能面對面和川老大溝通,只能透過下面官員的談判將成果面報川普。「但川老大這個人都覺得別人沒有自己厲害,下面談的結果通常被打回票,來來回回台灣的貿易談判就比其他國家久。」
連賢明提出第四點,台灣目前策略應該希望把對等關稅和 232 (半導體和ICT 產品) 關稅包在一起談。目前台灣對美出口中,約65% 項目是232 關稅所涵蓋。日韓和歐盟在談判中都包含 232 關稅部分一起談,「台灣若沒有包在一起,很可能會付出兩次的代價取得優惠稅率,這對以 ICT 產品輸美產品大宗的台灣來說並不利,若能夠在這次談判中把後續的 232 關稅一起解決, 對台灣在對美貿易談判中應該比較有利。」
第五點,連賢明表示,最糟糕的不是稅率比日韓高。要談到日韓的15% 稅率是要付出相當代價,以目前談到 15% 的幾個國家 (日韓歐盟) 來看,都要購買高達上千億的美國商品 (如天然氣,農產品,飛機等),好幾千億美金的對美投資。在韓國的貿易協議中,川老大甚至聲明三千五百億的對美投資要由美國政府 (就是他) 指定,這些條件可想而知會在國內造成不少紛擾,甚至會引發朝野政黨彼此的攻防角力。「倘若處理不好,好不容易談的貿易協議被立法院質疑或拒絕,單方面撕毀這些貿易協議,這對川老大面子將不可承受,後面台美間合作反而會有很大影響。」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