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膨理財術: 穩健存股族 提早三年買房圓夢
在高通膨壓力下,對抗生活成本飆升已成全民課題。像是上班族胡小姐,選擇用時間與紀律累積財富。從學生時期開始,因為對投資有興趣,一開始為了多一些零用錢,買些喜歡的東西。短線操作股票,賺個一兩千塊就覺得很滿足,直到出社會後,收入穩定,才逐漸轉為長期存股族,建立起定期定額投資的習慣。
她表示,如果收入還在起薪階段,不妨把結餘資金=投入穩健型的類股,等累積一定張數後,再考慮資產配置與標的調整。與其追求高風險的短線操作,不如讓時間成為獲利魔法。這樣的策略讓她在短短五、六年內,就存下頭期款,提前三、四年實現自己買房的夢想。她坦言,若再多拖幾年,原本看中的房子可能早已因為房價上漲'而負擔不起,是股市投資幫助她搶下人生關鍵一步。
胡小姐的經驗凸顯了一個現實:通膨不是未來式,而是已經進入生活每個角落的現在進行式。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數據,2025年2月租金指數創下108.06的歷史新高,年增率達到2.56%,已連續19個月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外食費年增幅也達到2.53%。民眾普遍感受到,錢越來越薄,開銷卻居高不下。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不只有一般上班族感受到壓力,創業的小本生意者同樣難以喘息。經營串燒店的老闆娘廖韋亭指出,食材成本幾乎每週變動,像是蔬菜類,過去一斤90多元,如今動輒突破130元,但售價卻不敢隨意調整,深怕客人因此流失。她觀察,民眾外食頻率也明顯下降,以前可能一週來店裡吃兩三次,現在只剩一次,消費力道明顯趨緩。
就連員工也不敢輕談「儲蓄」二字。一名店員透露,自己每月光是繳車貸與創業時留下的信用貸款,就已經花掉將近一半薪水,再加上電信費、保險費等固定支出,每月基本開銷逼近三萬元,根本無力存錢。原本在外租屋,如今也搬回家裡省下租金開銷。被問到是否還有「成家立業」的規劃時,他苦笑地說:「現在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麼談成家?」
當開源不易,節流便成為對抗通膨的另一條路。像是退訂串流影音、健身房等非必要支出,並重新檢視自己的電信資費方案與生活採買習慣。以自有品牌商品為例,不少民眾開始捨棄大品牌,選擇價格更實惠的選項。賣場公關就分享,像是自有品牌的沙琪瑪、蛋捲,一包只要149元,內含近20個,還分原味與古早味口味,無論是平日食用或節慶拜拜都相當實用。起初消費者對自有品牌抱持懷疑,但隨著實際體驗後,發現口感與品質並不遜色,如今每10位顧客就有2至3人選擇這類商品。
除了在購物上精打細算,整理生活空間也能協助省錢與抑制消費慾望。擁有六年經驗的專業整理師昱利指出,她在替顧客整理衣櫃時,經常發現大量功能類似、樣式重複的衣物。她提醒,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的消費慣性,就有機會透過「斷捨離」來重建購物機制。她建議,當你淘汰掉三件不喜歡的衣服後,可以獎勵自己買一件真正喜歡、實穿又耐用的單品,這樣不僅維持生活質感,也能控制慾望、不再衝動購物。
昱利也補充,如果有搬家需求,更可結合整理師與室內設計師的專業,一併評估收納規劃與生活動線。許多屋主在斷捨離過程中會出現「丟東西的罪惡感」,但這份感受反而能讓人對購物更有節制,從源頭降低購買慾望。
通膨不只影響物價,更撼動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儘管薪資成長趕不上生活成本,但如果能從自身做起,建立穩健的投資習慣,配合日常生活中的節流策略,仍能在困頓中穩住財務根基。在這場與通膨拔河的戰役裡,時間、紀律與觀念,才是真正能帶來改變的力量。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