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核三廠重啟 238位跨領域專家學者連署
由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前交通部長賀陳旦以及國立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等國內多位跨領域學者專家,今天(17日)齊聚一堂,支持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的前提下,延長核三廠運轉年限,作為能源轉型過渡期的關鍵穩定力量,並公布238位跨領域專家學者共同連署名單,呼籲各界在8月23日投下支持核三重啟一票。
8月23日第二波罷免案即將登場,「重啟核三」公投也將在同一天舉行。包括經濟、法律、能源、政治、國防、工程、企業界學者及專業人士等多位跨領域專家學者17日齊聚發聲,支持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的前提下,延長核三廠運轉年限,作為能源轉型過渡期的關鍵穩定力量。
這場行動也透過座談的方式,呈現各學者專家對於核三延役以及核電的看法。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台電在2023年指出,當年創紀錄省下了18億度電,但事實上,台積電等工業用電的用電量,在同一年卻增加3倍,意思就是雖然政府一直呼籲民眾節電,但節電的比例和工業甚至是經濟發展所需的用電,卻是無法比擬,他認為此時是大家改變另一個思考的時刻。賀陳旦說:『(原音)假如說是你還是以為靠天然氣就可以的話,天然氣並不安全的。我們現在1.5天,就需要我們的補給船靠岸,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同時講不好聽一點,我們的這個不友善的鄰國,最近在台灣海峽這些動作,都使我們在煤碳以及這個天然氣的補給上面是並不安全的事情,絕對沒有像大家以為說,我可以永遠靠天然氣。』
核三廠前廠長張學植則指出,目前大家都在談論,核能電廠40年的「老車」,是否還可以再運轉,但他看到全世界有160部超過40年的「老車」還在奔馳中。張學植也表示,根據當年非核家園的規劃,預計再生能源的光電和風電,能夠和核電的400億度打平,但是400億度核電取消,去年233億度的光電和太陽能仍無法全然遞補。另外,隨著AI產業以及電動車使用,用電量增加,到了2050年估計要有5700億度的電,是現在所供應電量2800億度的2倍,是不是也該思考,若繼續下去,能否足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