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投姐,妳叫什麼名字?》 沉浸式VR舞作重塑身體記憶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何曉玫舞團《林投姐,妳叫什麼名字?》9月6日至28日臺北西門紅樓登場,全臺首創沉浸式VR舞蹈作品,以長銷定目劇形式演出,作品結合8K立體攝影、VR虛擬實境、電影級特殊化妝與現場舞蹈表演,打造多感官沉浸體驗,觀眾將從「脫鞋入場、交出名字、喝下眼淚」到戴上VR頭盔,親身走入林投姐的故事情境。
編舞家何曉玫以「林投姐」為靈感,早先推出《林相繽紛|林投~姐ㄚ》,獲得國藝會支持,並代表臺灣登上美國西南偏南藝術節(SXSW)與德國威瑪藝術節等國際舞台,今年重返臺灣演出,製作團隊雕琢打磨,在敘事、技術、體驗設計全面升級,呈現最終進化版本《林投姐,妳叫什麼名字?》,以五感沉浸式觀落陰重塑身體記憶儀式。
何曉玫表示,這個舞蹈作品創作靈感來自對女性處境的思考,「林投姐」是一個長年被傳說與標籤纏繞的女性,是否就這樣死去,或者有機會活成另一種樣子,
這個概念成為創作起點,於是提煉宗教儀式,透過舞作重新召喚出「林投姐」,讓她成為有血有肉的人,一個擁有記憶與情感的女性生命,作品核心不在於嚇人,而是讓觀眾在虛實交錯的敘事中,與角色和自身記憶進行對話。
《林投姐,妳叫什麼名字?》邀請音樂人陳明章擔任音樂顧問,結合現場演唱與聲音設計,整體聲場鮮明,增添情感層次;舞台結構與觀眾動線也特別設計,視覺設計運用電影級特殊化妝與身體捕捉技術,使「林投姐」不再是遙遠的傳說,而是活生生地出現在觀眾眼前,甚至與你對望,最終從VR世界裡看見「林投姐」的臉與愛的傷痕。
在演出過程,觀眾首先得脫鞋入場,將隨引路人穿越紅樓內部空間,陪著虛幻的林投姐過橋,經過布幕聽見月琴聲,看見舞者於米堆中甦醒重生,裸身肢體或扭曲或翻越,充滿情感與震撼。觀眾最後進入環形觀演場,戴上VR頭盔裝置,親身進入林投姐的記憶幻境世界,看見她的臉、她的傷痕、她曾經愛過的樣子,過程中音樂或叩問直指人心,宛如對於靈魂與情感的考驗,終究發現這不是一則鬼故事,而是當代愛的召喚。
何曉玫舞團表示,如枯山水般的米意象,是作品中的重要物質象徵,除象徵來自土地的祝福,也回應臺灣社會集體潛意識中對潔淨、重生與靈魂安放的期待。
除了主體演出,《林投姐,妳叫什麼名字?》也特別設計「互動式紀念品」,更延伸完整五感體驗,包括籤詩與塔羅結合的命運裝置。每位觀眾皆可抽取一張詩籤,其內容來自林投姐故事與角色命運,成為一則寫給觀眾的訊息。詩籤背面結合塔羅設計,轉化為一個通往內在探索的小儀式。另有專業團隊設計的「林投姐通寧水」,以氣味與口感呼應劇情意象,讓觀眾演後啜飲,感受延伸至味覺與嗅覺,將記憶從耳目烙印進身體深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