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塊地文學獎2/揮別魯蛇感 有人寫劇本表演有人回鄉開圖書館
與武艷秋相似的,是同樣來自越南的鄧安芷。鄧安芷家境不差,父親在政府部門擔任會計,母親是建築師,鄧安芷高中讀資優班,接著讀農業科技大學,畢業後她決定來台一闖,到新北林口擔任工廠作業員,然而適應不良,常生病,父親幫她付清10萬元仲介費,她回越南。
此時,鄧安芷在台灣認識的一位男性友人,竟一路追到越南。兩人結婚,鄧安芷再度來台。
這次,她卻把自己關起來。鄧安芷回憶:「跟台灣人聊天,我們的發音可能讓對方聽不懂,一次、二次下來,會很怕講錯話。所以我很少走出去,很多事情也不敢做,生活就是孩子、家庭。」後來她去國小上成人國語班,再後來,開了一間餐館,卻始終只敢窩在越南姐妹小圈圈。
唯一慰藉是文字,心情不好時,鄧安芷以書寫釋放情緒,餐館後門旁,是她的寫稿聖地。2018年,她在老師鼓勵下投稿至移民工文學獎,獲得優選獎。
獎金2萬元不算太多,卻改變了鄧安芷的人生。「因為移民工文學獎,我認識很多朋友,開始敢走出去,才發現原來很多事情我做得到!只是當初不敢跨過去。」她甚至去就讀高雄師範大學的東南亞研究所,課業忙,她將餐廳頂讓給一位越南姐妹。
拿碩士學位 傾力做台越交流
拿到碩士學位後,如今她在高雄科技大學及多所中小學教授越南語、越南文化。
她還加入越南戲劇團,「我們越南姐妹們自己寫故事劇本,自己演,去學校或老人中心表演。以前,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一樣,就躲起來,等待別人來懂我們,也不懂為什麼台灣人討厭我們。後來發現,兩邊都在防範對方,我們就走出去,讓你了解我。」
來自印尼的Erin Cipta,則是第一、第二屆優選獎得主,當時她在台北當看護。第一年在台南頒獎,工作人員帶著Erin等得獎者搭高鐵,廖雲章對我們回憶:「Erin很開心,說這是她來台灣2年第一次出門。她不曾放假,因為雇主(阿公)太需要她,但都會給加班費。」廖雲章驚訝她的辛苦及從不休息,Erin卻說:「沒關係,我只要可以在阿公睡覺時讀書,我就自由了。」
廖雲章說:「當時我跟張正聽了,都滿受震撼,我們想幫Erin向雇主請假,Erin卻說,如果想幫她,可以寄英文書給她。她也是讀英文書,英文很好。張正就想,應該有很多像Erin一樣的人吧,我們應該想辦法弄更多的書讓他們看,才有了『燦爛時光』書店。」
「燦爛時光」開在新北中和南勢角,專門提供東南亞語文書籍,供移民工免費借閱,為此,張正還發起「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活動,鼓勵台灣人去東南亞旅遊時,順便帶一本當地書籍回台,捐給燦爛時光。燦爛時光今年結束營運,但志工們每週日仍會提著裝滿東南亞語文書籍的行李箱,到台北車站大廳供移工們免費借閱。
至於Erin,廖雲章繼續說:「她2015年回到印尼,開了一間餐館,不只這樣,她還把自己家的客廳,變成一個鄉村圖書館!開幕時,我跟張正都有去。」
當初決定辦移民工文學獎的他們,應該也沒料到有此收獲吧。廖雲章說:「我們透過得獎者,認識更多的移民工樣貌,以及他們的國家,例如光是可以去印尼住在Erin家,去他們村落、認識當地人,對我和張正來說,就是一件超級幸運的事。」
超越買塊地 開創自身價值性
Erin則對我們說,2015年她回印尼後,與同樣從台灣回印尼的朋友一起開了一間公共圖書館,「我喜歡閱讀,因此我收藏了很多書。而且,2016年我開始寫書後,出版社也幫我募集了上千本書,捐到我的圖書館。」隔年,Erin更加入印尼最大的行動圖書館,把人們捐到她家圖書館的那些書,寄給偏鄉的其他圖書館。
Erin回憶,十多年前剛來台灣工作時,「我很沒有自信,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直到2014年得獎,又認識其他愛閱讀、愛寫作的人,我開始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不再只是一個外籍移工。」文學獎是她人生轉捩點,「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寫作!」
可惜後來疫情,Erin與先生陸續失業,家中經濟惡化,前2年Erin再度來台從事看護工作,這次在嘉義。不過,此時的Erin與十多年前那位Erin,已完全不同。
常看Erin臉書的廖雲章說,Erin的臉書常貼一些有趣生活照,「例如一早起來看到鄰居掛了一袋木瓜或荔枝在門口,她覺得每個人都對她很好,連狗都對她很好,她還有一群好朋友。」
廖雲章說,若說文學獎對得主有何意義,除了獎金,「比如Erin,她從此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我覺得這很重要,對於一些自我價值被環境壓得很低的人,得獎讓他們擴大視野,並且覺得自己更有力量。」而這些,早已超過了「買塊地」的想像。
加鏡LINE新聞不漏接
鏡相人間/買塊地了嗎 那些得獎的移民工後來怎麼了
買塊地文學獎1/從鐵工到博士生 這些得獎者後來怎麼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