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能源|中國首度設定 2035 年減排目標,川普卻稱氣候變遷是騙局

優分析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Alice)-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聯合國大會氣候領袖峰會上,中國宣布到 2035 年將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這是全球最大排放國首次提出實際減排目標。與美國總統川普在大會中公開否認氣候變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首度承諾減排目標

週三(9/24),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視訊表示,到 2035 年,中國將在排放高峰減少 7% 至 10%,並計畫在未來十年內將風能與太陽能裝置容量提升至 2020 年的六倍,使非化石燃料在中國國內能源消費中佔比超過三成。這是中國首次不僅承諾「控制增速」,而是直接設定「減排」目標。

習近平同時強調,「綠色低碳轉型是時代潮流」,並呼籲已開發國家採取更積極的行動。雖然未點名美國,但強調「即便有些國家逆勢而行,國際社會也應堅定不移地推進行動」。

外界對中國此舉反應不一。觀察人士原先期待中國藉美國退場之機宣布更大幅度的減排,例如30% 的目標。亞洲協會中國氣候中心主任 Li Shuo 指出,中國的承諾顯得保守,與中國在電動車與再生能源領域的快速成長相比仍嫌不足。不過他同時表示,中國在綠色科技的領先優勢,加上美國退縮,可能推動北京在國際舞台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川普否認氣候變遷

就在前一天(9/23),川普在聯合國大會發表談話,稱氣候變遷是「騙局」,並批評科學家「愚蠢」,同時攻擊歐盟與中國發展潔淨能源的做法。使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使美國成為全球歷史上最大累積排放國卻背離多邊減排努力的少數國家。

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政治學者布瑞默(Ian Bremmer)表示,川普的氣候否認等同於把後碳能源市場拱手讓給中國。他說:「讓中國成為唯一的電能大國,這與『讓美國再次偉大』背道而馳。」

各國提出新承諾

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除了中國,其他主要國家與地區也宣布新的 2035 減排目標:

⏺ 巴西:承諾減排59% 至 67%,並加強打擊森林砍伐。總統魯拉警告,如果領袖們無視科學,社會將失去信任。

⏺ 歐盟:尚未敲定最終目標,但計畫提交臨時方案。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歐盟有望實現 2030 年減排55% 的目標,而 2035 年的減排幅度可能介於 66% 至 72%

⏺ 澳洲:宣布到 2035 年將比 2005 年減排 62% 至 70%。總理阿爾巴尼斯強調,澳洲希望「帶動全球行動」,在創造機會的同時不犧牲就業與安全。

⏺ 帛琉(代表小島國聯盟):承諾到 2035 年把排放降至 2015 年的 44%。總統惠普斯提醒各國,依據國際法院今年發布的諮詢意見,工業化國家有國際法義務採取更強力的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指出,《巴黎協定》確實已將升溫預測從 4°C 降至 2.6°C,但這仍遠低於 1.5°C 的科學目標。他呼籲各國現在需要提出2035 年的新計畫,而且要「更快、更大幅度」才能彌補差距。

國際觀點與後續挑戰

然而,川普的言論並未改變其他國家的態度。聯合國永續發展特別顧問、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表示,他與多位國家元首交流後發現,沒有任何領導人因此改變對減排的立場。

薩克斯強調,全球各國仍在加速推進氣候行動,並指出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續下降,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已降至每瓦 8 美分。他認為,川普關於化石燃料與再生能源的言論「連最基本的成本計算都錯誤」。

儘管中國的首次減排承諾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新動能,但外界普遍認為各國承諾仍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當前全球已升溫超過 1.2°C,若要避免突破 1.5°C 的臨界點,各國必須在未來十年間提出更具雄心的計畫並加快落實步伐。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醫學系退燒?「一科系」成出路廣新金飯碗 入行月薪6.3萬輾壓全台

鏡週刊
02

以房養老案件增!北北基最熱「這族群」佔半 專家:可防子女搶財產

TVBS
03

台積電太貴買不下手?達人點將2檔「AI潛力黑馬」這樣買最賺! 反觀長虹(5534)、華固(2548)現烏雲,他曝「這時間」才考慮!

優分析
04

被迫關店裁員近千人 為何星巴克關閉數百家北美門市?

新頭殼
05

預售屋冷颼颼》全台前7月買氣暴減73% 將創最冷一年

自由電子報
06

張安平:進口水泥出現移轉效應 籲政府正視不公平競爭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