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司法何時能洗脫政治辦案的社會觀感?
八月七日,台北地院審理京華城案,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狠飆檢察官羅織罪名;同一天,前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在法庭駁斥檢察官斷章取義、誤導事實。如果再加上曾經高喊「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的林岱樺,八月八日重申繼續參選高雄市長的決心,兩天之內的這三件事情,可用柯文哲案審判長江俊彥的一句話:「台灣司法很脆弱」作為註解。台灣民眾更不禁想問:檢調、乃至法官政治辦案的社會觀感何時才能洗脫?
或許有人認為,柯文哲是民眾黨,鄭文燦、林岱樺是民進黨,再加上司法積極偵辦國民黨多處地方黨部涉嫌罷免死亡連署案,證明司法不僅辦藍辦白,也會辦綠。但是,從林岱樺案可以看到,她矛頭所指的是民進黨把司法當作內鬥工具,鄭文燦案更早就被質疑是民進黨內整肅異己。
再看看柯文哲狠飆檢察官,民眾似乎並不同情檢察官,主因在於,當初檢方對柯文哲想方設法、窮追不捨,甚至擺出「不羈押就抗告到底」的態勢;即使羈押了柯文哲,但起訴書卻充斥著「疑似」、「可能」、「推測」等不確定語氣的「證據」。如今,柯文哲已被罕見地羈押了一年之久,但看來檢方怎麼找都找不到「一槍斃命」的證據,辦案過程中特定媒體更是「料事如神」,檢方不被社會大眾質疑也難!
今年一月中旬,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四成三認為柯文哲受到公平審理,但三成九並不認為;當時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的解讀是,這對台灣司法是一個嚴重的警訊。如今又過了七個月,柯文哲還在羈押,認為柯文哲沒受到公平審理的民意恐怕更高!
再看看司法偵辦多處國民黨地方黨部死亡連署案羈押多人,但類似的死亡連署、幽靈連署過去也發生在罷免黃國昌、二0一八年公投綁大選、罷免韓國瑜等等案件;甚至,此次民進黨推動大罷免,各地所謂「民團」罷免國民黨立委也出現多件造假連署,卻始終沒看過司法如此賣力偵辦。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好不容易才獲得交保,她涉嫌偽造文書的交保金卻是一千萬元,是民進黨內共諜案交保金的五十倍,令人質疑司法比例原則是用誰家的天平衡量?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二0一六年五月起民進黨掌控中央執政權,即使蔡英文總統在就任之初大張旗鼓推動司法改革,但最近這幾年不少民調都顯示,民眾對司法體系或法官的信任度偏低,甚至是不信任度高於信任度。即以今年中正大學犯罪防治中心民調而言,雖然民眾對法官能公正解決刑事案件持正面評價的比例創下歷史新高,但也僅約四成六。再套句游盈隆的話,這對台灣司法是一個嚴重的警訊!
中正大學此一調查的結果,對司法單位還算是偏向「友善」,至少正面評價創下歷史新高。但以今年五月賴清德就任週年之前幾天TVBS公布的民調來看,僅有三成滿意政府推動司法改革的表現,滿意度是各項施政的倒數第一名;不滿意的比例高達五成八,與兩岸關係並列第一。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對此一民調的解讀是,司法長期淪為政治工具,嚴重侵蝕人民信任。
同樣在賴總統就職週年之前不久幾天,《鏡新聞》的民調也顯示,民眾對司法正義的不滿意度達到百分之二十,高居各施政面向第一位。民調就是社會觀感,司法單位難道不想挽回顏面?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