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400日醞釀的街頭公民課!從無人看好到百花齊放,罷團志工:國家需要我,隨時會再出現
作者 : 林良昇
圖片 : 攝影/唐紹航
從國會擴權法案開始,焦慮的政治素人陸續集結,發起驚天動地的罷免行動、匯集百萬張連署書,第一波投票對決落幕,對他們而言,罷免失敗並非等於終章,因為關心政治的種子已透過行動散播深植。
夜幕逐漸低垂,聚集在台北市濟南路的罷團支持者,內心彷彿被一塊沉重的大石頭壓著,緩緩下沉。
當活動接近尾聲、24席立委罷免案確定都遭否決,「文山退葆」的志工們,不禁放聲痛哭。坐在他們身後的布丁,則靜靜地看著這一幕,等志工們情緒稍稍平復,她才上前擁抱熟識的夥伴,替他們加油打氣。
布丁是罷免新店立委羅明才「拔羅波」的活躍志工,由於羅明才的第三階段罷免投票要到8月才舉行,過去兩個月來她經常在雙北各地「跨區支援」,和許多第一波罷團成員都建立起革命情感。
跨區支援 透過行動表達決心
布丁心裡明白,7月26日第一波罷免案全遭否決,意味想在藍軍優勢選區罷免羅明才的道路,將更為艱困,但這反而讓她的意志更加堅定,「我希望透過行動,表現公民想守護台灣的心,就算罷免沒有通過,只要有多一個人願意思考『我們想要怎樣的國會、想要怎樣的未來』,對公民團體來說,就是一種成功。」
只給自己一個晚上時間難過,周日清晨,布丁照樣起個大早,走進中和景新市場,進行一整個上午的掃街、宣講、舉牌,「我們本來就知道民主這條路不容易,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敗就放棄。」她對每一個人都說著同樣的話,無論對方支持或反對她的意見。
其實,早在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前,許多志工就如同布丁那樣,明知前有險路,卻仍奮不顧身,並做好將長期投入這場公民運動的心理準備。40歲的罷免立委羅智強領銜人周庭諭,就是其中之一。
▲「路不會白走,失敗是告訴我們,我們還需要更努力去說服更多人。」——桃園罷團志工、網紅 劉尚武(攝影/陳睿緯)
主動投入 高難度選區仍奮不顧身
7月18日,下著細雨的周五夜晚,數百位支持「大安強強滾」的民眾,牽手繞行大安森林公園一周,並在公園周邊的戰車上進行宣講。身材健壯、膚色黝黑的周庭諭,全程參與活動,卻低調地站在角落、沒有上台發言,彷彿只是個恰巧路過的好奇民眾。
在紙盒廠擔任業務的他,從沒想過藉由罷免行動獲取光環,願意擔任領銜人,純粹是因為在選民結構「深藍」的大安區,任何政治素人揭露本名挑戰現任立委,都得承受莫大壓力,「罷團人才濟濟,分工合作,我沒有家累,但沒有辦法辭掉工作全心投入,就用掛名當領銜人做出貢獻。」周庭諭說。
周庭諭的成長背景,充分證明了罷團成員完全不受民進黨驅動、控制。從小就住在大安區的他,自認過去長期是國民黨支持者,曾在總統大選中兩度投票支持馬英九。
但時至今日,周庭諭認為國民黨已放棄反共,無法擔任稱職的在野黨,「國民黨當時的價值觀跟理念,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因此在去年5月的國會擴權法案後,忍無可忍的他,開始認真投入罷免行動。
同樣在投票前一周,位於台北市嘉興街、與大安區只有幾百公尺距離的「剷除黑芯」總部內,罷免立委徐巧芯發言人Roger與十多位志工夥伴,正忙著包裝要趕在最後幾天送出的文宣品,整個下午,不斷有民眾前來表達支持,甚至還有來自宜蘭的民眾送飲料慰勞志工。
「沒有辦法投票的人,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我們。當我們走到這裡,發現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我們身上,我們更沒有半途而廢的理由。」Roger說話的同時,手上的動作也沒有停下來。
今年39歲的Roger,是自由接案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去年6月加入罷團參與至今,在過程中第二個孩子出生,「孩子出生後,太太抱怨我為了罷免,連陪她坐月子的時間都沒有。」Roger苦笑說。但他強調,自己是為了所有台灣的下一代挺身而戰,也取得了妻子諒解。
▲「關心政治就是關心自己的生活,政治一點都不髒。」——罷免立委葉元之發言人 莫莉(攝影/劉咸昌)
黨派之外 為傳達信念價值發聲
不難發現,有別於過去的公民運動多以學生、青年為主體,這次罷免行動的核心要角,有許多是3、40歲的中壯世代。
罷免立委葉元之發言人莫莉觀察,這群社會中堅分子的事業在台灣,下一代也會在台灣的土地成長,沒辦法連根拔起移植到其他地方,「如果企圖改變我們的現世安穩,我們就會站出來。」
「我們真正的危機感,是立法院破壞程序正義,在破壞民主制度的信任。」莫莉指出,積極參與罷免行動的中壯世代志工,擔心的是他們這一代習以為常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正一點一滴地被侵蝕,「藍白掌控的立法院,最大的用心是在改變遊戲規則,民主制度可能因此而改變。」她說。
莫莉舉例,憲法法庭對國會擴權法案做出違憲判決,但藍白陣營的反應不是接受既有憲政體制約束,而是以癱瘓憲法法庭破壞憲政穩定,「就算很多法學教授、法律人站出來抗議,說這樣不對,但藍白還是一直做!」除了罷免,已別無他法。
罷免行動固然是針對單一立委,但同時也是對這群掌權的民意代表,大聲喊出身為公民珍視的信念與價值。因此,對這些志工來說,最優先的問題不是「會不會成功」,而是這項訴求能不能成功擴散,讓更多人願意站出來守護台灣的民主價值。
「以前政治離我很遙遠,我不太關心,我出身深藍家庭,只要投票就是投給國民黨。但慢慢長大、接觸到不同朋友,工作也有些見識,我對台灣的認同愈來愈高,我不能容許任何傷害國家的行為發生。」布丁冷靜地分析自己參與罷團的起心動念。
但她隨即話鋒一轉,強調:「這次民進黨選擇和我們站在一起,但我們不屬於民進黨,民進黨也別以為我們屬於它,如果民進黨哪天推出危害國家、傷害主權法案,我一樣會站出來反對。」
周庭諭也說,投入罷免行動之初,一定會反覆自我叩問:「即使有機會罷免成功,但補選上的立委可能還是國民黨,一切有沒有意義?」但如今,他已經能斬釘截鐵地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一直沒有去行動,就永遠都改變不了現狀。」
「國民黨在立法院證明他們就是敢,所以我們應該比他們更敢站出來。」莫莉也說,這一次公民站出來,是要讓更多公民明白:關心政治,就是關心自己的生活。
▲「我們對國家的愛已經太深、要收回太難了,只要國家需要我,我隨時會再出現。」——罷免立委羅明才志工 布丁(圖/拔羅波志工提供)
累積成長 溝通的努力不會白費
因此,即使第一波罷免投票不盡如人意,志工們卻沒有心寒洩氣。
參與桃園罷團行動的網紅、變裝皇后「女神下午茶」劉尚武表示,路不會白走,「如果失敗,可能是告訴我們,我們還需要更努力,去說服更多人。」
Roger也認為,儘管結果不如預期,這次迸發的公民力量還是可以互相串聯,投票結果,絕不是公民行動的終點。
一群原本不關心政治的素人,從擺攤連署到上街宣講,投入一場全球首見的公民運動,即使最後一點也沒能撼動既有的政治結構,但這些人流過的汗水與淚水,終究不會平白蒸發。
站在罷免行動起點、立法院外的濟南路上,布丁坦言,對四周後將進行的二波罷免投票結果,沒有十足把握。但她認為,罷免行動是公民透過國家賦予權利進行的對話,即使對話過程再痛苦、再激烈,也都很有價值,「因為這是只有台灣人能做得到,在中國跟香港根本無法想像的事。」
即使罷團可能再次遭到挫敗,布丁也保持正面以對:「我們還是會繼續用自己的方式宣揚理念,讓它慢慢成長。」
至於她本人,罷免投票後雖然會回歸原本的工作崗位與生活,但因為已經跨出第一步,就再也不可能退回原點,「我們對國家已經愛得那麼深了,要收回這些愛太難了,這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當台灣需要我的時候,志工布丁隨時會再出現。」她笑著揮手道別。
更多今周刊文章
鴻海暫停交易東元也是!李鎮宇:看來不大像兩件事!2317股價170後,還有利多能加持看300元?
畢生積蓄3200萬被騙光!帳面一度賺破億,兆豐銀行退休襄理血淚告白:詐騙集團如何用郭台銘誘我上鉤?
顯示全部
留言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