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蹟日9月登場 邀民眾沉浸文資魅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為響應歐洲遺產日精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9月舉辦「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以「建築遺產」為主題規劃3大主軸,包括論壇、古蹟專刊、2天主場活動,且鼓勵全臺各地文資場域開放民眾參觀,22縣市同步推出多元周邊活動,讓整個9月充滿「古蹟月」氛圍,邀民眾藉由「停、看、聽」,進而沉浸體驗臺灣各地文化資產的美麗與魅力。
文資局表示,今年「全國古蹟日活動」以「建築遺產」為核心主題,以「文資有聲.時代共語」的活動構想,融合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強調文化資產不僅可被看見,更可被「聽見」,邀民眾共同參與文化資產的理解與傳遞。
文資局指出,全國古蹟日活動規劃3大主軸,包括9月5、6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辦理「2025年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靈動創新.堅韌前行」;9月17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辦理國定古蹟專刊《停跡坪:16處國定古蹟的文學跨界書寫》新書發表會;9月20、21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舉行「全國古蹟日」主場活動,攜手全臺22縣市政府及民間文資單位參與,帶給民眾滿滿的九月「古蹟月」。
其中,國際論壇聚焦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特別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轄下登錄世界遺產重要諮詢機構-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世界遺產文化景觀及遺產鐵道的國際專家,與臺灣文資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對話交流,讓國際看見臺灣珍貴世界遺產普世價值。
國定古蹟專刊《停跡坪:16處國定古蹟的文學跨界書寫》,由作家群透過實地探訪古蹟,整合歷史資料,以古蹟空間與歷史為基礎,書寫出數篇各自獨立的歷史故事,引領讀者身歷其境,停駐古蹟的美好時光。
「全國古蹟日」主場活動為期兩天,現場不僅有串聯全臺22縣市共同策展的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更規劃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藝術展演節目、文資創意市集、匯集文資專家的主題講座與傳藝手作坊,以多元豐富的活動設計,訴說臺灣文化資產的珍稀與美麗。更特別錄製Podcast節目「我是一棟建築」,透過來賓對談與聲音的呈現,聽見古蹟在歷史上的故事。
Podcast節目「我是一棟建築」共錄製6集,邀請2位將文化歷史說得生動有趣的Podcast主持人Wendy與尚傑分別擔綱節目主持人,每一集都會聚焦一座古蹟,邀請來賓與主持人對談,探討建築遺產的歷史記憶。首集節目邀請到基隆在地文史解說團隊「雞籠卡米諾」創辦人-單彥博,分享基隆白米甕砲臺的故事、歷史與古蹟的聲音。節目現已於Apple Podcast、Spotify與Sound on上線,喜愛歷史或深度旅行的民眾千萬不能錯過訂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