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豁免再延 90 天,短期釋出善意、長期競爭不變
重點整理
8/11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 5/12 日內瓦協議中對中國的 90 天關稅豁免,繼續從 8/12 延長 90 天至 11/10;隔日 8/12 中國商務部發文呼應,並指出此為中美 7 月底達成的斯德哥爾摩聯合聲明。
因此,2025 年美國對中國額外加徵之關稅,繼續維持在 30% 的水平(10% 對等關稅、 20% 芬太尼關稅),中國承諾繼續暫停針對美國的非關稅措施(Ex. 稀土管制)。
豁免期的延長,也讓雙方有空間討論俄羅斯能源次級關稅、技術移轉疑慮、稀土管制等核心問題。
MM 研究員
綜合考量此前的既有關稅、 2025 年新關稅、豁免關稅商品、重點商品不重複課徵等因素,目前 中國輸美商品 平均面臨約 55% 的關稅,而中國以外地區的輸美商品 平均關稅 為 14.5%(PIIE 機構統計),中美關稅的再度延後,凸顯雙方貿易衝突暫未進一步升級,我們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雙方在非關稅領域,相繼釋出善意
出口數據顯示,中國如約鬆綁稀土管控,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稀土出口數量,從 4 月、 5 月的 24.6 公噸、 46.4 公噸水平,大幅上升到 6 月 353 公噸(儘管這仍略低於 3 月管制生效前的水平)。
美國方面,川普週一暗示,如果以輝達為代表的頂尖 AI 處理器,能將性能削減 30% ~ 50%,並將收入的 15% 交給美國政府,則允許 Nvidia 向中國銷售晶片,形同為科技管制開了一道後門。
第二,美國內部經濟邊際放緩壓力
7 月美國非農就業不及預期,且意外大幅下修前值,內需、就業市場壓力浮現,與中國升級貿易衝突不利於消費信心、通膨預期的穩定,參考上一輪中美貿易戰,2019 年川普開始密集與中國對話,透過暫緩關稅加徵、豁免部分商品清單等方式釋出善意,也適逢經濟數據走弱之際(詳見貿易戰時間軸)。
短期來看,貿易戰(尤其是中美之間)對市場造成的不確定性開始慢慢彌平,隨著各經濟體關稅、產業關稅的塵埃落定,美國總體政策預計將逐步從關稅戰轉向國內的財政擴張、減稅及降息等,也有利於為能源次級關稅、技術移轉疑慮、稀土管制等核心問題,提供更多協商空間。
長期來看,美中競爭仍為大趨勢,中國不再期待科技禁令的鬆綁,即便 H20 重新開放,監管層依然針對 Nvidia 的安全漏洞進行約談,表明不願依賴美國科技產品,我們 7 月月報中也指出,中國市場中,本土 AI 處理器正緩步蠶食美系廠商的份額;同時,中國也透過在貿易領域的對美脫鉤,降低關稅造成的直接衝擊,Q2 後中國對美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已從 2024 年底的 15%,降至 9% ~ 11%(2018 年一度超 20%)。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