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60歲後你該知道的增肌法!醫列「1運動」訓練肌肉:每週2天就有效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0月21日02:00 • Uho編輯部

更年期後肌肉量會下降,該如何訓練肌力呢?肌肉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Muscle-Centric Medicine®)的創始人、家庭醫生嘉比瑞.里昂醫師 (Gabrielle Lyon)於《肌肉抗老》一書中,分享全身肌肉健康優化方案,包括最詳細的飲食規劃、吃足並且吃對蛋白質,幫助讀者達到健康長壽。以下為原書摘文:

男性更年期致肌肉減少

到了一定的年齡,並不是只有女性會經歷荷爾蒙變化。在男性的老化過程中,睪固酮減少是自然且可預期的結果,這會導致肌肉減少與脂肪增加,並因此造成身體組成不平衡,以及肌肉衰退引起的疾病。

睪固酮能改善肌肉蛋白質合成,有助避免肌肉組織分解,並預防心血管疾病。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功能越加重要,在健康出狀況的時候也至關重要。作為肌肉質量與肌力增加的一部分,睪固酮能使衛星細胞數量上升,促進正常生長、修復與再生。

若沒有阻力訓練的刺激,這些細胞就會進入「暫停」或休眠的狀態,細胞不活動狀態的時間維持越久,就更難以重新活躍。透過運動刺激這些細胞,能防止細胞休眠,並減緩肌肉衰退。

換句話說,隨著年齡增長,著重阻力訓練可以預防衛星細胞「暫停」活動,因此肌肉會有更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肌肉尺寸與力量也會進一步增加。反之,在老化過程中久坐不動,肌肉將無法再生與增長。最後肌肉會變得更虛弱無力,也更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

這樣的後果可能導致後續其他問題。不同於女性更年期停經有明顯的終止,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下)會持續數10年之久。除了透過檢查結果,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睪固酮低下的狀況呢?

你可以留意是否有性慾低下、增肌困難或是腹部脂肪增加的情況。這些都可能是男性更年期的跡象。請記住,雖然變老是必然的結果,但肌肉質量造成的健康衰退卻不然!以肌肉為核心的生活,結合營養與運動的調整,能夠徹底改寫你的人生。

60歲後的增肌方法:阻力訓練

60歲以後,過去培養的肌力與堅持運動的習慣,會為你帶來豐盛的獎賞。肌肉具有細胞記憶,神經系統經過良好運動訓練後,於是能做好保護身體的準備。

也許到目前為止,你還沒有打造出理想的健康習慣,那麼,顯著的肌肉質量下降和其他身體組成變化,就是提醒自己該認真改變的警告,那從今天開始吧!在這個年紀,慢性廢用(chronic disuse)與受傷,可能會突然發生並限制行動能力,因此採取行動從內到外強化自己,是建立健康基礎的一大重點,這些訓練也能在未來生活中繼續支持你。

對60歲以上的人來說,生活品質是所有飲食與運動計畫的首要考量。容我再強調一次:保有自主行動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護骨骼肌質量。

美國疾管中心表示,每年有300萬老年人因為跌倒而被送進急診室治療。每一年,6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每3位就有1位曾經跌倒。髖部骨折患者,有四分之一會在隔年死亡,而65歲以上族群最常見的事故死亡,是肇因於跌倒相關的傷害。我想沒有人會希望自己也被計入這些數據之中!

研究顯示,妥善計畫每週2~4天的阻力訓練,能夠幫助65歲以上老年人提升最大體能、肌肉質量、肌肉力量與身體功能。其他研究則強調,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也能夠提升認知功能,促進激素分泌,讓人感覺良好。研究中也說明,這些運動有益大腦功能與身體意識。雖然不會像年輕時一樣能迅速看見改善,但即使晚年才開始,完整的運動計畫依然能帶來各種好處。

失足身亡的實際人數並沒有很多,因此從官方統計的死因來看,墜落死亡的人數似乎只佔少數。然而事實上,肌肉健康與活動力問題,至少佔了10大死亡「原因」中的9項。更客觀一點來看,根據美國疾管中心的說法,肥胖也沒有被列為主要死因。

然而肥胖卻是導致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呼吸壓力、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根本原因。肥胖、肌肉健康和活動能力都是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但疾管中心無法將這些關聯量化統計,只有醫師寫在死亡證明上的內容才會被放入報告中。

跌倒後,主要健康問題在於維持「日常生活活動」,從認知與情緒健康到代謝健康等,各面向都會受到影響。美國每年有超過30萬名65 歲以上的成年人,因髖部骨折而住院。這種跌倒傷害,很可能埋下禍根,引發幾年後的分解代謝危機。

美國每年被判定死於「心臟病」的人數大約38萬人。另外32萬人則死於心臟停止跳動(原因不明)。如果從分解代謝來檢視跌倒傷害,會發現跌倒已成為65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受傷與死亡的主因,也是全球事故死亡的第2大原因。骨骼肌會是在對抗這些挑戰時你身體的最佳鎧甲。

我絕對不會去美化讓受損肌肉修復的實際科學過程。但我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改善肌肉健康永遠不會太遲!即使生病、受傷或平淡的老年生活,讓活動量降到比應有的標準還低,你還是可以幫助自己更強壯、更健康,並達到嶄新的體能高峰。

即使受傷正在接受治療,也有數不清的安全可控方式能幫助增加身體活動量,並有助避免情緒化。無論是第一次或再次嘗試訓練計畫,你該做的就是告訴自己,就從今天開始,今天就是你開始訓練的日子。

當然,一開始可能沒辦法立刻看到成效,或是馬上拾回過去曾有的肌力與靈活反應,但請不要讓失敗主義擋住你的去路。你要做的是,從可行的任務著手,讓自己保有好的感覺。這麼做的目的是避免一有挫折就責怪自己,而是鼓勵自己繼續前進。

(本文摘自/肌肉抗老:重啟新陳代謝、活化免疫、提高罹病存活率的健康科學新方法/高寶書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