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廠咬牙前行2-1】台積電亞利桑那2廠為何提早量產? 專家曝為了「大而美」
台美關稅進入第四輪實體談判,外界公認台積電已宣布擴大對美投資,將是台美談判有利基礎。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以「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形容赴美建廠過程,雖面臨重重阻力,即使對手都放緩腳步,台積電仍一路快馬加鞭搶蓋晶圓廠,一舉一動都顯得引人注目。
台積電亞利桑那1廠於2021年動土興建,建廠期間歷經缺工、工會抗議、法規不合、材料成本、管理文化差異等重重困難,歷時近四年終於完工進機並量產。興建1廠已有慘痛經驗,如今,在美國政府、當地客戶的強烈要求下,台積電現正加速亞利桑那2廠量產進度,連3廠進度也考慮加速進行。
時序回到2年前,亞利桑那1廠由於安裝半導體設備的專業人員不足,需從台灣調派人員前往,導致建廠進度落後,將量產時間推遲到2025年。
這個調派動作引發亞利桑那當地工會極度不滿,工會領袖Aaron Butler批評台積電將延後投產的問題歸咎於美國工人,是台積電想要引進低薪勞工的藉口。
當時台積電指出,台灣赴美的專業人員只有一小群,他們以短期專案的形式來支援美廠,同時在當地進行技術培訓,還強調當地供應商仍繼續招募電力、鈑金與焊接工人。
魏哲家:當地工人不知如何蓋晶圓廠
對於蓋廠施工人員的專業性,魏哲家亦曾在演講中提及,亞利桑那當地工人不知道怎麼蓋一座半導體工廠,就算隔壁有英特爾,也是十年前的事,那些工人早就跑光了;最後有一半的建築工人都是從德州找來的。
後來,在這些德州工人與台灣專業人員跨海協助下,亞利桑那1廠如期在2024年完工,且於去年底量產4奈米,並未延後;今年進入全面量產第一年。
2廠已完成所有建設,原訂2028年量產,目前正努力將量產進度提升數季,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進機,最快2027年底投產,採用3奈米製程。
亞利桑那3廠於4月下旬動土興建,亦考慮加快生產進度,將採用2奈米和A16製程技術生產,可望於2027年上半年完工,且於隔年投入試產。
進一步比較3座廠工期,亞利桑那1廠於2021年動工,2024年完工,工期將近4年。2廠在2022年底動工,今年首季完成廠房建設,接下來進入無塵室廠務工程,推估工期約3年。至於甫動工的亞利桑那3廠則力拚2年內完工。
專家:提早動工才能符合「大而美」法案稅率優惠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台積電亞利桑那2廠之所以提早數季量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大而美」政策規定投資業者需於2026年底前動工,才能符合投資抵減稅率從25%提高至35%的優惠。
她也直言,川普總統強烈希望台積電能加快擴產速度,讓他可以宣揚「美國製造」的政績。而美方力推AI主權、AI基礎建設等大型規模計畫,也需要先進製程在當地落地生產。
她繼續指出,目前美系客戶需求非常旺盛,包括輝達、超微、蘋果在內的業者,可能都會被要求須在當地下單,而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台積電。「現在美系客戶訂單幾乎塞滿1廠、2廠,這些都是必須加快量產速度的原因」。
亞利桑那1廠遭遇的困難並未完全解決
此前1廠面臨的重重困難,例如工會抗議、台美工作文化等問題,現在是否一一解決?對此,劉佩真坦言「並沒有」。不管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何種困難,川普依舊會在量產時程上施加壓力,這跟前任總統拜登的做法完全不同。
她提到,現在台積電仍面臨勞資糾紛的訴訟,被員工集體控訴用人政策偏好台籍、東亞裔,搞到經常要上法院。「像這種根本性的文化差異,其實很難有解決之法。」另外,像是「人才短缺」問題,這也是短期內美廠無法追上台灣的主要因素。
可想而知,並非1廠之前面臨的問題都解決了,而是台積電必須咬緊牙關,繼續前行。
魏哲家上週在法說會強調,在新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研發中心等建設完成後,台積電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產能將會有約30%來自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台積電將成為一個在美國獨立的先進半導體製造聚落,同時也是一個超大晶圓廠(GIGAFAB)聚落,擔任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推動者角色。
留言 2